-
第七章〔力〕的复习课.ppt
第七章 力 复习课件 * 第1节 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017-05-03 约2.23千字 23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 《力》 总复习.ppt
第七章 《力》复习课 重力 弹力 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定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关于力 6、力的测量工具: 一、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 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单位: 3、力的作用特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牛顿 N 用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a.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017-05-24 约3.22千字 27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力》复习.ppt
例 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5 kg,用重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G=mg=5 kg×9.8 N/kg=49 N G =49 N 例 想一想:这三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力学知识?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了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例 如图,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 该桌面( ) A.右面高,左面低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左 右 B 1.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
2017-03-10 约6.03千字 43页 立即下载
-
复习第七章.ppt
作用: 反映机床生产率和负荷率情况的表格,表明机床工作循环过程 及每一个过程所用时间、切削过程所选择的切削用量等。 根据加工示意图上所选定工作循环要求的工作行程、切削用量 、 动力部件的快速和工进速度, 计算机床的生产率并编制生产率 计算卡。判断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4.机床生产率计算卡 第四节、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布局 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形式 生产线的总体联系尺寸图 生产线的其它装备的选择和配置 →组成生产线的机床、辅助装备、工件的传送装备布置和联接方式。 二、生产线的总体布局方式 与生产类型、工件的结构形式、工件的传送方式、车间条件、工艺过程、生产纲领等因素有关
2016-12-25 约4.17千字 34页 立即下载
-
2016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七章 第6讲 椭圆课件 理要点.ppt
* 第 6 讲 椭 圆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2.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1.椭圆的概念 在平面内到两定点 F1 ,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a( 大于 |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做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 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集合 P={M||MF1|+|MF2|=2a},|F1F2|=2c,其中 a>0, c>0,且 a,c 为常数: a>c (1)若________,则集合 P 为椭圆; (2)若 a=c,则集合 P 为线段; (3)若 ac,则集合 P 为空集.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图形 标准方程 a,b,
2016-03-12 约字 28页 立即下载
-
人教版2016中考复习课件-第七章_力.ppt
解题思路 A.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万有引力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此选项错误; B.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属于接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属于非接触力,此选项错误; C. 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如倾斜的传送带上的物体靠摩擦力向上运动,此选项错误; D.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此选项正确. 答案:D 全方位突破 7. 请在图中画出篮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G 全方位突破 8. 2015 咸宁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如图所示的是湖北崇阳出图的商代铜鼓,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
2017-03-10 约字 26页 立即下载
-
2016版第七章电场.docx
第七章电场考试内容和要求内容知识点学习水平说明电场电荷量基元电荷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真空中的库仑定律B仅讨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A电场强度电场线B可以计算一个点电荷周围的场强,但不要求讨论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电场叠加问题匀强电场B静电的利用和防范A电势能B不要求讨论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也不要求讨论点电荷电场中电势的正负问题电势电势差B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学生实验)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B专题1电场的力的性质一.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带电量的多少叫做电量。点电荷是电荷的理想化模型,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大得
2017-04-01 约字 25页 立即下载
-
电路第七章 2016.ppt
三要素为: 三要素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在直流电源作用下,有损耗的一阶电路(即有电阻的电路,只有这样的电路才能进入稳态)。 ? 时间常数 ?=RC, ?=L/R f (0+) 初始值 f (?) 稳态值 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 稳态时,电感相当于短路。 (同一电路? 相同) 2.三要素法: 总结:t = 0+ ﹑ t =∞时的等效电路 电压、电流的初始值,稳态值的计算: + - + - + - 例7.15: + - 3 F uc(t) IS 1? 2? 1A
2018-01-17 约7.06千字 55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力》复习课件.pdf
2021-07-10 约小于1千字 36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总复习详解.ppt
一、燃烧的条件 总结: 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者 物质燃烧的条件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 ③物质具有可燃性 不可 灭火原理和方法 1.实验7-2 三、可燃物的爆炸 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地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面粉、棉花遇明火或电火花都会发生爆炸。 粉尘之所以会成为“炸药”
2016-11-02 约4.65千字 54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_力复习课详解.ppt
5.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 000 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2 000 N B.1 000 N C.0 D.500 N B 6.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C 7.在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时,李翔和蒋宇同学进行如下的猜想:蒋宇说“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李翔说“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有
2016-03-24 约4.07千字 34页 立即下载
-
10第七章复习3.doc
教 学 设 计
备课日期: 2014 年 5月 13日
课题 第七章复习3 共 2 课时 课型 复习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推理证明其他两条性质的过程中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整理,使学生在今后的不断训练中掌握
2017-07-14 约2.6千字 8页 立即下载
-
12第七章复习5.doc
教 学 设 计
备课日期: 2014 年 5月 16日
课题 第七章复习5 共 1 课时 课型 复习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推理证明其他两条性质的过程中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整理,使学生在今后的不断训练中掌握这
2017-07-11 约1.26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doc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课题
第七章力复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4、知道弹力、重力。
5、知道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难点
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重力和弹力的概念及大小
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 学 过
2019-01-13 约3.97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基础总复习第七章.docx
殷海涛2016-2-17
第七章 会计账簿
考情分析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要求★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第四节 对账与结账★ 第五节 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 第六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与作用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 2
2018-05-04 约字 10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