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总复习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燃烧的条件 总结: 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者 物质燃烧的条件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 ③物质具有可燃性 不可 灭火原理和方法 1.实验7-2 三、可燃物的爆炸 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地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面粉、棉花遇明火或电火花都会发生爆炸。 粉尘之所以会成为“炸药”,是因为粉尘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块状物质相比,粉尘化学活动性强,接触空气面积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热过程快。当条件适当时,如果其中某一粒粉尘被火点燃,就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连锁反应,爆炸就发生了。 实验7-3 如图所示: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迅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塑料瓶内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抛起。 解释:挤压气囊,鼓入空气,把面粉吹散到金属罐内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在有限空间内燃烧放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易燃物质:一般来说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在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物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产生火花的因素。 2.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标志明显且要注明物品名称、性质、注意事项。 3.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经常检查、认清图标。 4.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 5.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断电、经常检查、认清图标。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主要指煤、石油和天然气 溶剂油→在油脂、橡胶、油漆生产中作溶剂 汽油→汽车燃料 石油 → 煤油→飞机、工业洗涤剂 柴油→拖拉机燃料、重型汽车、军舰、 轮船、坦克 燃料 润滑油→机械用润滑剂 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石油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煤气泄露会使人中毒,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不能靠近热源,不能猛烈撞击,用完后及时关闭阀门,防止泄露。如果发生泄露,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并禁止一切明火。 课本P132活动与探究 1.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等。 2.汽车使用汽油、柴油、飞机使用航空煤油,轮船、拖拉机使用柴油。 3.煤 4.优点: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量,液化石油气、煤气、汽油等比煤易燃。 缺点:①.液化石油气、煤气有毒,不能泄露;②汽油易挥发,容易引起火灾;③煤、汽油、煤油、柴油燃烧后产生烟尘及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等。 甲烷还存在于煤矿的坑道中 CH4燃烧的现象: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迅速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化石燃料的用途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 ①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许多其他的反应也放热。如 Mg+2HCl=MgCl2+H2↑ ②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C+CO2=2CO (2)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3)化石燃料最终将被耗尽,人们必须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燃料充分燃烧 (1)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②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燃烧不充分的缺点: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CO等物质,污染空气。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用品:SO2加水后的溶液、植物叶子、锌粒、大理石、水 根据上述活动探究,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哪些破坏?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