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ppt

发布:2025-04-04约1.04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与临床表现有关资料:1主诉:乳名黑丫头,从小父母说自己又黑又丑。她不愿别人叫自己黑丫头,小学时,同学说自己长得黑。吵架时同学说自己又黑,又丑,受岐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无兴趣,受老师批评。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八怪!”工作积极性差,受领导批评。工作能力差,被扣罚资金。家里介绍过男友三次,都没成功。2心理测量:E、P、Q,内向3家属和朋友报:均与主诉一致。4内容归类比较:临床表现:工作兴趣低落自卑(不愿接触别人,怕被人看不起)丧失求爱信心人际关系较差有受欺辱的委曲感不想活了(生存意向下降)相关资料叫黑丫头11年,直到抗议小学被同学评论自己长得黑,回家后与母吵架,抗议叫乳名中学时在校不合群学习不感兴趣,总受老师批评做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是丑八怪因工作较差,被罚奖金恋爱失败人格倾向:内向和稳定分析:对6项临床表现比较,自卑与其他5项密切相关,各项表现都含自卑感,自卑感是关键的心理问题。在7项相关资料中,每一项都有自尊心的伤害,但是,除(1)、(2)两项资料外,其他各项完全可通过正确认知和社会支持系统而化解,不致于造成心理创伤。1少年前期即感受侮辱;弱而不均衡的神经类型,使少女承受了巨2大的精神压力;中学时期不合群、学习兴趣下降;工作后,3受侮辱、受惩罚,形成了持久的心理压力。各时期不间断性的刺激和人格倾向为内向4不稳定型,是全部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3)结论:01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做为分问题的依据。资料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性02第二单元如何形成初步印象资料整理分析后,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称之为初步印象。四、注意事项一、学习目标依据资料和心理测验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初步临床印象。二、操作步骤(一)使用病与非病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1、判断临床表现三原则:①心理与行为是否符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原则;②精神活动内在结构之间以及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是否符合协调一致性原则;③求助者人格是否符合相对稳定性原则。5、怎样提问题提问——一种方法。提得好——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被理解。提得不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被审地位。“言多必失”,临床总结了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如下:造成依赖。提问太多,不问不说。责任转移。问多,责任——医生或心理专家身上。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不动脑筋,不自我探索。不准确的信息。医生估计——暗示作用,患者顺谈——掩实情。当事人被审——防卫心理和行为。患者表白——沉默。避免——为什么?干吗要……您怎么能……非那样……。02强烈暗示性——要当事人说明理由。可改为——“怎样”和“什么”,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在一起干什么啦?”“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不带指责性,无必要自我辩解,而引导自我探索。(1)“为什么……”的问题。提问题数量、频率——注意掌握对问题性质和后果——了解以什么方式提问题——很重要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归类:(6)提问过多影响概括与说明0101去掉选择部份。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呆着?”仍是封闭性提问,所获信息受限。改为“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做了些什么?”(2)多重选择性问题。02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问。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多重提问不可取。(3)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不需回答也无法回答。如“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空洞、抽象。责备性问题。以反身形式责备当事人,常使当事人产生很大威胁感。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解释性问题。心理学家和医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去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谈话内容的选择原则:适合、接受能力、兴趣。对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探索深层病因有意义。对症状鉴别诊断有意义。对改变态度和认知有帮助。7、谈话法的有效性(1)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2)会谈法因素不同→结果差异(3)民族观念医生心理学家来自本民族效果较好态度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不讲任何题外话不用指责、批判性语言不给绝对性结论诚恳、客气,不用生硬语言做结束语。四、注意事项咨询员面部表情、提问语调、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