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0题)
1.一般而言,引导学生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主观努力是有利的。
2.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近迁移
D、特殊迁移
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4.“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9.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10.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1.过度学习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
12.下列属于文字测验的有()。
A、16PF
B、EPQ
C、MMPI
D、主题统觉测验
13.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14.逻辑知觉的出现开始于()阶段。
A、小学中段
B、高中阶段
C、初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待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7.夸美纽斯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
18.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气质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19.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20.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2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22.教师对辅导对象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