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16.2 六国论教学实录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发布:2025-04-04约3.9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16.2六国论教学实录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六国论》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代散文,主要探讨了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知识、文学鉴赏能力等相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通过学习《六国论》,学生能够提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提高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理解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领悟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论述中的辩证思维,如“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掌握古代散文的写作手法,如借古讽今、对比衬托等。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文言文句式,如“诸侯恐惧,不敢言而敢怒”。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对现实的反思。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关键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关键观点和历史事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增强体验式学习。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推荐相关历史纪录片和学术文章,拓宽学生视野,辅助理解课文内容。

3.互动平台:运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课后讨论和知识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战国策》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战国时期的战争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六国论》又是关于什么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六国会灭亡?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作者和背景(5分钟)

-介绍苏洵的生平和《六国论》的写作背景。

-强调作者在论证中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2.分析中心论点(10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讨论为什么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在于军事,而在于赂秦。

3.理解论证方法(5分钟)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为例,讲解对比论证的应用。

4.领悟关键语句(5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诸侯恐惧,不敢言而敢怒”等关键语句的含义。

-讨论这些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六国论》中的论证过程。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评价。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我们应该从《六国论》中学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当时的诸侯,你会如何应对秦国的威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当时的情景,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历史教训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将《六国论》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时间分配:导入环节5分钟,讲授新课20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课堂提问5分钟,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共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史记》中的《苏秦列传》:通过阅读《史记》中关于苏秦的记载,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秦的生平和其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他提出的合纵连横策略。

-《战国策》选篇:《战国策》中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外交、军事、内政等方面的篇章,如《齐策》、《赵策》等,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资治通鉴》相关段落:选取《资治通鉴》中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合纵连横、秦灭六国等,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