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1.2 与妻书教学实录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发布:2025-04-08约4.3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1.2与妻书教学实录部编版必修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妻书》是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重点学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技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古代文学鉴赏等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深入解读《与妻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提升对文言文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文言文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把握文章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如分析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夫妻情深。

-文言文写作特点:强调对文言文特有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用词习惯的理解,如学习“以景衬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文言文实词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涕泣涟涟”中的“涕”字。

-文言文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倒装句、省略句等结构复杂,学生难以把握,如分析“吾不忍见此惨状”中的倒装句。

-文学鉴赏:对文章情感和主题的深入理解是难点,如探讨文章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如何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PPT展示《与妻书》原文,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式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分析“吾不忍见此惨状”的倒装句式。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结合图片、音乐等元素,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应用: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互动平台: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线上讨论,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言文——《与妻书》。这篇文章是林觉民在革命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先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真挚情感。

(学生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细读课文,探究主旨

1.分析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回忆与妻子的幸福时光。

-第二部分:表达对妻子的歉意和担忧。

-第三部分: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第四部分: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希望。

2.提问:文章的侧重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和情感表达来突出这个侧重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深入分析,鉴赏语言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用词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等。

-句式结构:倒装句、省略句等。

-用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提问: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与妻书》与《七步诗》在表达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2.思考:从《与妻书》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与妻书》,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情,更体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传承这种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生鼓掌,教师结束教学)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含义,如对“涕泣涟涟”、“以景衬情”等句式的理解。

-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并能在阅读中识别和欣赏这些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文学鉴赏能力增强

-学生能够从情感、主题、结构等方面对《与妻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家国情怀和革命信念。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阅读,如与《七步诗》的对比,提升对不同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语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