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淡水鱼类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发布:2025-04-05约8.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DB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XX/XXXXX—XXXX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XX/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智勇、盛银平、王海华、黄江峰、饶毅、徐先栋、邓勇辉、金友萍、金霞、华崇

新。

1

DBXX/XXXXX—XXXX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鱼类多子小瓜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勘误内容除外)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均适用于本标

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农业部193号公告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3病原

3.1分类地位

小瓜虫病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liis),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膜口

目、睫杵虫科、小瓜虫属,是一种个体较大的纤毛原生动物。

3.2形态特征

3.2.1幼虫

长卵形或椭圆形,大小0.3~0.5mm×0.2~0.3mm,前尖后钝,前端具1个乳突状的钻孔齿,后端有

一根细长尾毛,全身分布有均匀一致的纤毛。接近身体前端有一个耳形的胞口。胞内细胞核一大一小,

大核椭圆形或卵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一大的伸缩泡。虫体游动活泼,并能随时改变形状。

3.2.2成虫

卵圆形或球形,大小0.3~0.8mm×0.3~0.5mm,最大个体肉眼可见,周身布满排列有序的纤毛。在

近前端腹面胞口,下连袋形的胞咽,胞肛位于身体后端。体内可见许多伸缩泡,各有排泄孔通出表膜。

大核马蹄形,小核圆球形。游动相对缓慢。

2

DBXX/XXXXX—XXXX

3.3生活史

幼虫依靠钻孔齿,钻入鱼的表皮或鳃中寄生,利用鱼的组织细胞、血细胞为营养,鱼类因此受到刺

激而分泌大量黏性物质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