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和答案.docx
2024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和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他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5.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6.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是教学科目的设置。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它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0.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二、单选题
1.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B。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答案: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即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并非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3.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所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地方承担。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即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讨论法
答案:B。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他认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A。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8.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答案:D。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