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答案).docx
2025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D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能力;教学决策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3.学生学习了“苹果”“香蕉”“橘子”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A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苹果”“香蕉”“橘子”等属于“水果”的下位概念,先学习下位概念,再学习上位概念“水果”,属于上位学习。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并列结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4.当一个人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时,表明他处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
解析: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就是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表征的过程,所以处于理解问题阶段。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验证假设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未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进行了解释;朱熹对教育也有诸多论述,但不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答案:培养目标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依次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2.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_____和教育专业素养。
答案:知识素养
解析: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教育专业素养则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等。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情感陶冶
解析: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这四大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等;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有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它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