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生活不“碱”单第3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
1.基于实验探究认识Na2CO3、NaHCO3的相关性质,理解并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转化的途径,培养科学探究意识(重、难点)。2.了解焰色试验的操作和原理,并能作出解释。3.通过阅读科学史话《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认识化学在纯碱生产中的贡献,增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问题1】小苏打(发酵粉)或食用面碱主要成分是什么?碳酸氢钠碳酸钠【问题2】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表格比较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引入
步骤Na2CO3NaHCO3①加入几滴水②加5mL水③加1~2滴酚酞溶液初步结论白色粉末,加H2O结块成晶体,放热细小白色晶体,加H2O部分溶解,伴随着吸热现象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振荡长时间后,仍有固体残余溶液变红微红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Na2CO3的弱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碳酸钠、碳酸氢钠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均呈碱性,但Na2CO3的溶解度更大,碱性更强。任务一发酵粉的判断(如何区分苏打和小苏打呢?)【实验2-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g),完成下列实验。(1)Na2CO3、NaHCO3溶解性及水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资料卡片】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任务二发面原理探究(为什么碳酸氢钠发面又快又大?)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和酒石酸。类似的,用于制作面包等膨松剂,也是常用碳酸氢钠和固体酸性材料制成。这种膨松剂接触水时,会产生气体,使面包、馒头等变得更松软。问题:为什么使用碳酸氢钠而不是使用碳酸钠用于发酵?
【实验探究】(2)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探究任务二发面原理探究(为什么碳酸氢钠发面又快又大?)物质Na2CO3NaHCO3宏观现象微观探究符号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HCO3-+H+=H2O+CO2↑HCO3-+H+=H2O+CO2↑CO32-+H+=HCO3-较剧烈,一小段时间才产生气泡,速率较慢,气球较小很剧烈,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气球较大溶液中CO32-先与1个H+结合生成HCO3-,HCO3-再与H+结合生成CO2溶液中HCO3-直接与H+结合生成CO2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中,将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试分析其原因。【交流研讨】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碳酸氢钠HClHClHCl碳酸氢钠一步直达,反应更快有气泡产生任务二发面原理探究(为什么碳酸氢钠发面又快又大?)
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探究】(2)Na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Na2CO3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任务三馒头蒸煮研究(发酵好的面团为什么越蒸越大?)【实验2-5】分别加热Na2CO3、NaHCO3,观察现象
任务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之间如何转化?【交流研讨】从物质分类的视角分析,NaHCO3为酸式盐,还能与碱反应,试写出NaHCO3分别与①NaOH溶液、②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Ca(OH)2溶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少量:_________________Ca(OH)2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aCl2溶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Ca2++2OH-+===CaCO3↓+H2O白色无明显现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不反应Na2CO3NaHCO3①NaOH溶液
任务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之间如何转化?Na2CO3NaHCO3CO2+H2O适量H+固体(加热)适量OH-
重要用途(1)碳酸钠: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食用碱或工业用碱等。(2)碳酸氢钠:发酵粉、胃酸中和剂、食用碱或工业用碱等。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Na2CO3NaHCO3制药培制糕点【问题】Na2CO3、NaHCO3有哪些用途?任务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水溶性溶液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反应Na2CO3NaHCO3纯碱、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