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1 不等关系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1 不等关系教案 苏教版必修5
3.1不等关系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________.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2)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
(3)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是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考虑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欲让学生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实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
由于本节的教学要着眼于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故建议在教学中建立“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重视让学生从问题中尝试、提炼、总结、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推理.
●教学流程
eq \x(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际问题中存在许多不等关系.)?eq \x(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实际问题中的这些不等关系,引入不等式.)?eq \x(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eq \x(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数的大小,掌握作差法.)?eq \x(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掌握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方法.)?eq \x(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用不等式组表示多个不等关系的方法.)?eq \x(通过例3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比较数?或式?的大小的方法.)?eq \x(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eq \x(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课标解读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等关系.
2.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3.了解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比较数或式的大小.(重点)
不等式与不等式常见的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换
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
续表
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小于或等于≤至多≤至少≥不少于≥不多于≤
比较实数a,b大小的依据a-b>0?a>b;
a-b=0?a=b;
a-b<0?a<b.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糖水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下列关于糖水浓度的问题,同学们能分别提炼出怎样的不等式?
(1)如果向一杯糖水里添上点儿糖,“糖水加糖变甜了”;
(2)把原来的糖水与加糖后的糖水合到一起,得到的糖水一定比淡的浓、比浓的淡.
【思路探究】 由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化学中浓度的知识可以求解.
【自主解答】 (1)“糖水加糖变甜了”,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生活现象.
设糖水有b克,含糖a克,浓度为eq \f(a,b),添入m克糖后的浓度为eq \f(a+m,b+m),则提炼出的不等式模型为:
若b>a>0,m>0,则eq \f(a,b)<eq \f(a+m,b+m).
(2)设淡糖水有b1克,含糖a1克,浓度为eq \f(a1,b1),
浓糖水有b2克,含糖a2克,浓度为eq \f(a2,b2).
则混合后的浓度为eq \f(a1+a2,b1+b2),所提炼出的不等式模型为:
若b1>a1>0,b2>a2>0,且eq \f(a1,b1)<eq \f(a2,b2),
则eq \f(a1,b1)<eq \f(a1+a2,b1+b2)<eq \f(a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