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说
课
稿
镇盛荷榭小学 张水玲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思路后,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折、涂、想、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4、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5、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6、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纸片;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白纸3张。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听完故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给三兄弟讲了什么话,就让他们停止了争吵?”引发学生的猜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折纸情境,自探新知(让学生初步自主探究并分享分数的基本性质)
1、折一折(先准备好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白纸)
告诉学生,我们要用手中的白纸(出示一张白纸)来开展有趣的折纸活动。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要求:(多媒体出示折纸要求)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
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
3、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6份
2、涂一涂 (多媒体出示涂的要求)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3份。
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涂其中的6份。
3、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6份,涂其中的12份。
3、写一写(学生根据折、涂的情况写分数。)
4、涂圆片并写分数(师给出平均分成12份,平均分成6份,平均分成3份的等圆。)
(1)请在平均分成12份的圆里涂8份,平均分成6份的圆里涂4份,平均分成3份的圆里涂2份。
(2)涂好后请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5、讨论交流:在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的活动中①你得到两组什么样的分数?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带问题讨论交流分享)
(三)深入探究,得出规律
在上面的折纸活动中,已经得到两组相等的分数:
(1) = =
(2)= =
既然每组中的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呢?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从变中看到不变,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具体的知识条理化,指导学生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我又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让学生体会“同时、相同、0除外”这些词语的重要性……最后,我问学生:由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启发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