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运动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4)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 *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 * (三)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1.肩关节的运动范围 2.肩关节的稳定性 3.肩袖间隙的解剖特点和力学功能 * 1.肩关节的运动范围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诸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肩部各关节在运动时形成一完整的统一体。 * 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由肩肱关节 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其中最初 30°外展和60°前屈由肩肱关节单 独完成。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 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 活动成一比二的比例活动。即肩部 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 10°,肩胸关节活动5°。正常肩胸 关节有60°活动范围,肩肱关节有 120°活动范围,两者之和为 180°,所以当肩胸关节活动完全丧 失时,肩部活动至少丧失三分之一。 * 在上臂外展的前90°范围内,锁骨有40°抬高范围,即上臂每抬高10°锁骨约抬高4°。正常肩锁关节有20°活动范围,部分活动在上臂外展最初30°范围内完成,部分于上臂外展到135°以上时完成。 *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 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 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 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 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 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 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 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肩锁关节和 胸锁关节在肩关节中的作用。 * 2.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稳定性主 要依靠静态稳定结构以及动态稳定结构来维持。 (1)静态稳定结构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 韧带、盂唇、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肩 胛骨的倾斜和关节内压力。 * 关节因素 关节内压力 关节囊和韧带组织作用 喙肱韧带作用 盂肱上韧带作用 盂肱中韧带作用 盂肱下韧带作用 静态稳定结构 * (2)动态稳定结构 动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收缩产生动态稳定 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 1)肌肉本身的体积及张力 2)肌肉收缩导致关节面之间压力增高 3)关节的运动可以间接使周围静态稳定结构拉紧 4)收缩的肌肉本身有屏障作用。 * 动态稳定结构 肩袖作用 肱二头肌作用 三角肌作用 * 3.肩袖间隙的解剖特点和力学功能 肩袖的前上部有喙突穿出,致使冈上肌腱前缘和肩 胛下肌腱上缘分开,形成的解剖间隙被称为肩袖间 隙(rotator interval, RI)。 * (1)RI的位置和形态 (2)组成RI的结构 (3)RI与喙突的动态关系 (4)RI的稳定机制 * (1)RI的位置和形态 RI是冈上肌肌腱前 缘与肩胛下肌腱上 缘在肩关节前方形 成的三角形间隙, 其前方被喙肩韧带 和喙突的钩部遮挡 切除喙肩韧带和喙 突钩部,即可暴露 其下方的RI结构 * (2)组成RI的结构 喙肱韧带、盂肱 上韧带和肩前方 关节囊的一部分。 其中有肱二头肌 长头腱和喙突穿 行。 * RI最上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关节内部分,紧贴关节 囊行走并形成明显的关节囊压迹。中间由喙肱韧带、 关节囊、上盂肱韧带组成,厚度在RI中最大。 * * (3)RI的稳定机制 矢状面上由喙肱韧带、关 节囊和上盂肱韧带组成部 分在RI中厚度最大。认为 在RI中存在上盂肱韧带/ 喙肱韧带复合体,且此复 合体有限制肩外旋和肱骨 头下移的作用,这种作用 在肩关节内收位时明显, 在肩外展位时减弱。 * RI损伤多见于上肢活动为主的劳动者和运动员 RI结构的撕裂常继发于暴力导致的肩关节过度 内旋,疼痛常向肩前方和远处放射。 肩外展位时被动内旋肩关节,RI会与前方的喙突 尖部发生撞击。因此,在RI损伤后由于局部出血 、炎症反应, 通过喙突撞击试验(即模拟上述 的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