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01 第一章 创业与创业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能训练教程》配套资料 参考教案
第一章 创业与创业教育
教 案
课程名称
创业与创业教育
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创业的内涵与意义、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势、课程概况
课型
讲授型
教学目标
及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创业的意义、内涵、基本要素和特征;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和主要内容;了解创业经济概况与大学生创业政策与环境。
2.能力目标:掌握案例学习方法和“电梯演讲”的技巧。
3.态度目标:带领大学生了解创业的价值,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讲授和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
2.课堂演练法:测试学生对创业的辨别,加深学生对于创业内涵的理解;写下创业与就业的区别,建立学生对于创业的立体感知。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讨论各种小问题,和分组讨论创业与就业的区别,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六味面馆的失败》的示范分析,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具体的感受,并能掌握应用案例学习法的过程和技巧。
5.情境想象法:引导学生对时代的变化进行回想,使学生意识到当前面对的时代特点,理性看待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6.课堂辩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创业和不创业两种选择展开辩论,不断锻炼了学生“电梯演讲”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尽快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出合理的创业选择。
教学步骤
1.通过讨论和练习,使学生明确创业的内涵。
2.通过视频和讲授,使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
3.通过分析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案例学习法的过程和技巧,并进一步感知创业。
4.通过阅读和点拨,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5.通过想象和介绍,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6.通过辩论和指导,使学生掌握电梯演讲的特色和技巧,初步理清学生对创业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创业的涵义与意义,形成对创业的初步兴趣。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当前环境,探索自己的创业选择。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以问题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关于创业,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你印象中的“老板”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创业。
自由畅想,
发言。
2.展示:创业名人名言
展示历史上和当代关于创业的名言,让学生对创业产生思索。
(参考资料一)
观看课件,
思考。
3.讲授知识点:创业的定义与内涵、要素与特征
1.创业的定义
2.广义与侠义上的创业
3.创业的内涵
4.创业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创业的特征
聆听,记录。
4.课堂演练:分辨创业行为
针对具体的创业行为,分辨广义和狭义的创业。
帮助学生深化对创业的理解。
(参考资料二)
发言,联系实际领悟创业的涵义。
5.解决学生对创业的疑问、端正学生对创业的态度:认知大学生创业
提出问题:
1.对创业的概念,有困惑的地方吗?
2.你是如何理解大学生创业的?
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带领学生思考大学生创业。
发言,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进一步认知大学生创业。
6.小组讨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差别
组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进行修正和补充。
(参考资料三)
参与小组内讨论,在课堂交流中感知大学生创业选择的意义。
7.视频播放:《中国合伙人》片段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创业的意义,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归纳和澄清。
观看、分析。
8.讲授知识点:创业的意义
1.创业对社会的意义
2.创业对创业者的意义
知识拓展: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蒂蒙斯谈创业
聆听、记录。
小结一: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重复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明晰创业的本质,正确认识创业对大学生的意义,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对创业进行思索。
消化、理解。
9.示范分析案例:六味面馆的失败
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记录得到答案的过程;
示范应用案例分析法的过程和技巧。
(参考资料四)
发言,分析。
10.要点归纳:案例分析法
1.案例分析法的起源、概念与应用
2.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与技巧
聆听,记录。
11.组织阅读与反馈:大学生创业教育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提示学生列出相关标题和重点;
阅读反馈,考察学生阅读情况;
提炼知识点,强调重难点。
阅读,标记;
发言,理解。
小结二:大学生创业教育
重复教学要点。带领学生了解创业教育这本课程,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
消化、理解。
12.情境想象:时代的巨变
启发学生想象,活跃课堂,带领学生认识到时代变迁及当前创业环境的特点。
想象,体会。
13.要点归纳:当前的创业环境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
2.大学生创业扶持优惠政策
聆听、记录。
14.课堂辩论:应用“电梯演讲”、初步探索创业选择
请学生举手表决自己是否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