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教案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章 “上帝”之眼——消费者如何感知商品
第一节 展露阶段 学时 1.5课时 学期总课次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学习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知觉,了解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
②让学生掌握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知觉、绝对阈限与差别阈的涵义
通过教师讲解及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感知觉规律的掌握,体会到市场营销活动中心理学规律的普遍运用。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一、介绍知觉的三个阶段
(一)、阅读开章案例
1、请学生回忆一个自己看过的广告美女,教师提问:大家都能记住这个美女拍的是什么广告吗?(旨在引发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自古以来都是美的象征。但是,在商业活动中,“美”只是一种服务的手段,而非目的。在本章里,我们将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一起探索消费者的知觉,了解消费者对刺激(包括商品、广告等等)进行加工和理解的原则。
(二)、知觉的概念与三个阶段
1、请学生阅读有关感觉与知觉定义部分的内容,教师总结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参照教材中的图)。感觉是指我们的感受器(眼、耳、鼻、口、皮肤)对光色、声、气味、口味和质地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是被动的、无选择性的;知觉则发生在感觉之后,是个体对这些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及解释,并给予其意义和完整图像的过程。
2、简单介绍知觉包含的三个阶段,不需详细说明,接下去的每节将对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讲解。
二、掌握阈限的概念,了解阈限在商业活动中的运用
(一)、请学生阅读有关感觉阈限与绝对阈限的内容
【课堂体验活动1】一根手指还是两根手指?
活动道具:无。
活动程序:让同桌中的同学A转过身去,背对另一位同学B。B将自己一只手的两根手指保持2cm的距离,并将这两根手指同时放在A的背上,或者仅放一根手指在A的背上,此时,让A辨别B放的是一根手指还是两根手指。一般来说,此时A无法分辨出是两根手指还是一根手指,因为人背部的两点阈一般大于2cm。让B逐渐增大自己两指间的距离,直到A明显感觉到放在背部的是两根手指而非一根手指为止。这时,两指间的距离就是A同学背部的两点阈(感受到不同两点的绝对阈限)。
(二)、请学生阅读有关差别阈限定义的内容
现场活动,通过体会重量感觉的差别阈限来理解差别阈限这一抽象概念。
【课堂体验活动2】孰轻孰重?
活动道具:请教师在课前准备重量不同(例如,350克、400克、500克)的三袋东西。
活动程序:请学生掂量三个袋子,看能否准确判断出孰轻孰重。如果不能判断轻重(例如,350克与400克的区别),则说明50克在该同学的重量感觉的差别阈限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在市场里买菜时,小贩有可能缺斤少两而我们无法察觉的原因之一。因为人们对于重量差别的知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只有当分量少到一定程度(例如,大于100克)时,我们才能够察觉到。
(三)、通过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的案例了解阈限在商业活动中的运用
1、请学生阅读《实战攻略11如何让消费者“视而不见”》。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从前有没有注意过商业活动中的类似改变?例如,产品的商标、包装等等。(此问题较难,不要求学生得出答案,关键在于启发他们思考。)
3、教师小结:目前,很多聪明的商家已经学会了将“阈限”运用于产品的商标和包装改进之中。我们可以再来分享一个经典的例子——利盟(Lexmark)国际有限公司。
三、了解阈下知觉概念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运用
1、教师通过讲解无知觉、阈下知觉与意识知觉之间的关系,阐述阈下知觉的概念。(参照教材中的图。)
2、请学生阅读《研究之窗11“魔咒”一样的阈下信息》两个经典阈下研究。教师在讲解中强调:尽管商家们还是非常喜欢运用阈下刺激这项技术,但其在商业活动中的有效性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四、习惯化与广告疲劳
广告过度展露而导致广告效果下降的现象为广告疲劳。
四、作业
1、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感觉觉察能力将逐渐下降。如果商家希望吸引老年人的注意,他们应该怎样运用绝对阈限?
2、一家薯片制造商希望改变其产品包装,提高整体价格,但又不愿意失去老顾客,请你运用有关差别阈限的知识给他们一些建议。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教师讲授
课堂活动
学生体验
教师讲授
课堂活动
学生体验
教师讲授
案例分享
教师讲授
案例分析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章 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