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考
摘要: 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民族高等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网络阵地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增强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06-01
引言
民族院校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和繁荣,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做如下思考。
一、充分运用主渠道空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内容上,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除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外,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宗教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帮助民族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民族意识和正确的宗教观,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可采用:1.专题讲授式教学,把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梳理成专题,以专题的形式,结合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和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讲深,讲透。2.讨论式教学,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讨论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3.将课堂教学和网络互动相结合。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或利用BBS、微博、QQ群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言论、与老师交流。
二、以学生为本,用心关爱,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民族特性,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营造平等氛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情感,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①对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营造亲切感人的气息,这样他们才会把思想问题说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收到实效。其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②对民族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忌思想教育上假、大、空的作风,那样思想教育的效果只能流于说教,得不到广大同学的信任。第三,关爱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全心全意热爱民族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抚慰。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民族院校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寓教于乐的优势,让大学生在思想教育的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展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既保护了各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充分交融。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学生会和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发挥他们在组织、教育和团结广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断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作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对各民族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一方面,建设好思想教育主题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可开展网上党团知识学习、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网上“推优”、心理导航等活动,活跃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