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p69.ppt

发布:2018-05-25约6.27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 治疗要点 护理诊断及措施 预后 概 述 尿路感染: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尿路急 慢性炎症 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 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男性少发,女:男≈10:1 好发于已婚女性,孕妇、老年妇女以及女婴 病因—致病菌 发病机制---感染途径、机体防御能力、易感因素 细菌的致病力和机体抵抗力的对抗结果 任何细菌侵入尿路均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多见于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上行感染(逆行感染) 最常见 正常寄生菌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损伤 细菌的毒力大 血行感染: 较为少见,不及10%,比较多见于新生儿 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流到达肾脏(败血症) 淋巴管感染: 更为少见 通过淋巴管交通支 直接感染: 十分罕见 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 二、机体防御机制: 尿路通畅时,尿液冲刷可清除绝大部分细菌 尿路粘膜分泌有机酸、IgG、IgA,并可通过吞噬细胞来杀菌 尿液pH低,含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尿液低张或高张,均不利于细菌生长 输尿管和膀胱连接处活瓣可防治尿液和细菌返流进入肾脏 男性在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泄前列腺液于后尿道,有杀菌作用 三、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最主要易感因素 尿流不畅,细菌不易冲洗清除 梗阻上端组织压力增加,影响血供和正常生理功能 ? 梗阻以上尿路粘膜抵抗力? 2、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其他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多囊肾、海绵肾、马蹄肾、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等 3、尿路器械使用:如导尿、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等,常损伤尿道粘膜,还会将细菌带入尿路,易引起尿感 4、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如妇科炎症、细菌性前列腺炎 5、机体抵抗力减弱: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肿瘤,贫血,营养不良等,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由于集合小管与远端小管未接通,使肾小管内 尿液积聚 肾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肿(常见于皮质), 致使正常肾组织受压而萎缩,造成肾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 无症状性细菌尿 慢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一) 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尿检异常:常有白细胞尿,30%有血尿,偶有 肉眼血尿 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为75%。 临床表现(二) 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临床表现(二) (1)全身表现:起病急骤、畏寒、全身酸痛、乏力、高热、 体温多在38℃-40 ℃ (2)泌尿系统表现:尿频、尿急、尿痛 下腹部不适,腰痛, 肾区叩击痛,可有脓尿、血尿。 (3)尿液变化:外观浑浊,可见脓尿或是血尿 影像学检查:有局灶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的肾盏变形。 临床表现(四) 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感症状,常于尿检时发现。 多见于老年人和孕妇,超过六十岁的妇女可达10%。 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 细菌尿本身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如不治疗,约20%会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肾乳头坏死:高热、剧烈腰痛、血尿、坏死组织排出 肾周围脓肿:原有症状加重,单侧腰痛明显,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重 肾乳头坏死 肾乳头及附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 肾盂肾炎症状加重:高热、剧烈腰痛、血尿 肾绞痛:坏死物质排出?堵塞输尿管 Gˉ杆菌败血症 急性肾衰竭 治疗: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积极控制感染 肾周围脓肿 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发病数周才出现较明显症状 肾盂肾炎症状加重,单侧明显腰痛和压痛 凡严重肾盂肾炎经抗感染治疗仍高热不退且病情进展者,应考虑本病。 治疗:抗感染、局部切开引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尿常规:白细胞尿、血尿、脓尿(不能单独诊断) 蛋白阴性或微量 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二、尿细菌学检查(定量): 1、标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