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发布:2017-09-01约6.4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 感 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尿路非特异炎症。 分类: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临床特点:尿路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血尿、脓尿 尿 感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最常见) 血行感染 淋巴感染 直接感染 感染病原微生物: 上行感染 (大肠杆菌最常见) 血行感染 (金葡菌最常见) 淋巴感染 直接感染 流行病学 1、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 A:尿路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B:耻骨弓上不适感 C:全身症状轻 D:脓尿(白细胞尿) E:血尿(约30%) 2、急性肾盂肾炎 A:全身症状突出(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恶心,乏力,食欲减退,呕吐,白细胞升高) B:典型的尿路刺激征,膀胱区疼痛 C:腰痛,肾区叩击痛(上输尿管点,肋脊角) 有压痛 D:脓尿,血尿,管型尿 E:肾功能下降 无症状细菌尿 A:有细菌尿 B:无任何尿路刺激征(无症状性细菌尿) 尿常规 血常规 尿的细菌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 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 尿常规 1.新鲜清洁尿 2.尿液浑浊(脓尿、血尿) 3.尿沉渣:白细胞≥5个/HP或≥8×106 /L 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 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轻度贫血 尿的细菌学检查 1.中段尿培养: ≥ 105 /mL(真性菌尿) 尿细菌量 104 -105 /mL(可疑污染) <103 /mL(正常) 另:103 -104 /mL(球菌在尿中繁殖较慢) 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药5天以上的尿标本。 清晨第一次尿(保留在膀胱6-8小时)。 尿标本要保持清洁。 中段尿培养要作药物敏感实验。(中段尿标本取到1小时内培养)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膀胱穿刺: 查到细菌即为尿路感染 3.尿涂片镜检: ≥1个/油镜即为尿路感染 4.亚硝酸盐实验: (细菌消耗尿中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 B 超 目的:找诱因 定性诊断 A: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 105 /mL(真性菌尿)或膀胱穿刺查到细菌即为尿路感染。 B:无典型的尿路刺激征,两次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 105 /mL(真性菌尿)为同一菌种。 定位诊断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复发 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细菌种类与上次相同。 再感染 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细菌种类与上次不相同。 尿道综合征 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 多次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衣原体、支原体等)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精神因素、过敏(呢龙内 裤、口服避孕药等) 肾结核 尿路刺激征、血尿。 肾外结核病史。 结核中毒表现。 结核菌素实验阳性。 24小时尿集菌抗酸染色阳性。 合并生殖器结核。 抗痨治疗有效,抗菌治疗无效。 淋病 有尿路刺激征、脓尿。 脓性分泌物涂片可查到淋球菌。 急性肾功能衰竭 炎症剧烈时容易向肾实质扩散,造成广泛肾实质坏死。 肾周围脓肿 肾包膜穿破,炎症侵犯肾周围会引起肾周围脓肿。(剧烈腰痛、患侧皮肤发红和灼烧感、肾区叩击痛明显) 败血症 大量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注意外阴卫生。 对症治疗 A:高热、头痛、腰痛 解热镇痛 B:尿路刺激征 利尿,碱化尿液,654-2等 C:休克 补充有效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原则: 1.根据尿的细菌学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2.调整尿液碱度增强抗菌。 3.慢性肾盂肾炎在选择有肾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