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级全之病生--呼吸功能不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气道阻塞: 中央性: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又分为胸外与胸内阻塞2种。 外周性: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阻塞。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外周气道阻塞 (一)原因 1.肺泡膜面积↓ 2.肺泡膜厚度↑ 3.血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VA/Q),平均为4 / 5 = 0.8 通气血流比值范围 0.6~3.0 因通气障碍引起部分肺泡通气严重不足,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中,称静脉血掺杂,因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血气的变化 肺泡通气量 VA VA / Q PaO2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PaCO2 动脉血CO2含量 CaCO2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 呼吸衰竭发病环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 (三)呼碱 ----? I型呼衰,肺过度通气 低K+血症、高Cl-血症 (四)呼酸继发或合并代碱 1. 呼酸纠正速度过快 2. 药物导致机体缺钾 混合性酸碱失衡最多见! 呼吸性酸中毒也常见!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respiratory system) 表现: 1.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增强 、呼吸抑制 2.呼吸节律紊乱:潮式呼吸 原因: 1 .原发病变 2 .PaO2↓和PaCO2↑ PaO2↓PaCO2改变对呼吸影响 PCR RC Total effect 30 PaO2 60 + - + PaO2 30 + - - 50 PaCO2 80 + + PaCO2 80 - - (PCR:外周化学感受器 RC:呼吸中枢) 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Effects on circulatory system) 轻度PaO2 和 PaCO2 兴奋 严重PaO2 和 PaCO2抑制 心血管运动中枢 概念:呼吸衰竭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 机制: 1.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 缺氧、肺小动脉收缩 2. 血流阻力↑: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3. 心脏舒缩受限:缺氧和酸中毒 外周小气道特点: ? 壁薄、无软骨支撑; ? 与管周围肺泡呈紧密连接 ? 管径随呼气吸气改变; 外周性气道阻塞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0 25 20 +35 35 20 20 20 30 正常人 0 20 +35 25 20 20 20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0 +35 35 20 20 20 20 20 20 10 20 10 15 10 15 肺泡通气不足 PAO2↓ PaO2↓ PACO2↑ PaCO2↑ ◆通气障碍引起哪型呼吸衰竭? Ⅱ型 (三) 肺泡通气量不足的血气变化 (Changes of blood gas in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一)、弥散障碍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三)、解剖分流增加 二、肺换气障碍 (Disturbance of air exchange) (diffusion impairment) 肺泡 血液 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 间质 O2 CO2 表面活性物质 (一)弥散障碍 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 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肺不张,肺实变 弥散面积减少 100 80 60 40 20 PO2 PCO2(mmHg) 46 40 PaCO2 PaO2 0 0.25 0.50 0.75s 血液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时的血气变化 实线为正常人,虚线为肺泡膜增厚患者 弥散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