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_必修2同课异构课件:1.1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ppt

发布:2016-06-17约2.3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杂交,在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杂种第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 显隐性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 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 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只能采用杂交法。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2.84:1 277(矮) 787(高) 茎的高度 F2的比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性状 2.82:1 152(黄色) 428(绿色) 豆荚颜色 2.95:1 299(不饱满) 882(饱满) 豆荚的形状 3.01:1 2001(绿色) 6022(黄色) 子叶的颜色 3.15:1 224(白色) 705(灰色) 种皮的颜色 3.14:1 207(茎顶) 651(叶腋) 花的位置 2.96:1 1850(皱缩) 5474(圆滑) 种子的形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 因子又恢复成对。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纯合子 又称纯种。由两个含有相同的显性遗传因子或者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可稳定遗传。例如,DD或dd的生物个体是纯合子。 杂合子 称杂种。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例如,Dd的生物个体是杂合子。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 因子又恢复成对。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Dd × D d D d DD Dd Dd dd DD × d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Dd F1 D d 配子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再见 再见 *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呢? 红墨水和蓝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一种颜色,分不清是红是蓝. 问题探讨 融合遗传 如果“融合遗传”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可以用它来解释身高的遗传吗? 高 + 矮 = 不高不矮 如果不是正确的,那生物遗传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直到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才揭开了遗传的奥秘。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822年,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师。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孟德尔21岁做了修道士,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地, 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因此,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成功? 1.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容易分析且可靠) 2.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3.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