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心木 10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doc

发布:2019-12-06约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心木 10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心木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