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实效性(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实效性高=好课堂
_____何平老师《变阻器》评课稿
龙岗区葵涌中学 钟智明
《变阻器》是浙教版第三册第四章第五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电路图,电流的测量,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后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何平老师通过利用讲学稿的预设,围绕课堂的实效性开展教学,把“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演绎得淋漓至尽。充分展现了新课程改革中,龙岗区推广讲学稿使用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堂教学的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得以落实。学生的能力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碰撞中,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中,在老师的引导中得以挖掘提升。
一、创设情景服务于教学,实效性高。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教师在科学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主动的从生活实际中,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发现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情景,发现相关联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老师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的事物人物,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而不是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记住知识点,或机械的进行相关的实验、训练。
本节讲学稿中,何平老师先预设了这样的情景:思考:在你身边有没有需要改变电流大小的用电器?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实 例 科学道理 (拿来学校“秀”一下哦——实物和照片都可以) 调节光线强弱(或声音大小 改变( )
改变( ) 学生根据老师的预设课前进行了发现探索,并在课堂中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发现台灯通过旋扭可以调节光的亮度,拿来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发现自己用的复读机通过调节旋扭声音可以变大变小;发现吹头发的电吹风通过按牛也可以调节风量的大小。学生平时自己在使用中并没有注意,经过老师的引导,发现身边的科学还真的不少,这种神奇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通过几个同学的现场展示观察,同学们产生了很多猜想,产生了学习探究的冲动,使课堂学习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这种情景设置就是实效性强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学生在动手探究操作中体验科学乐趣的高实效性。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尊重事实质疑的科学态度
四、超越教材、知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高实效性强。
本节课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讨论:从简单的导体到滑动变阻器,科学家经历了哪些思考和探索?如何解决?思考1: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思考2:导线过长怎么办?思考3:……”
而这些以上提到的问题在教科书中是没有涉及到的,那么,本节课中设置以上问题,可以有以下好处:问题1,让学生寻找不同金属导线的电阻值,横截面、长度相同情况下,镍铬合金导线的电阻值较大。?问题2,解决导线太长的方法就是让导线绕成线圈。?问题3,导线绕瓷筒支架上。问题4,线圈涂油漆绝缘不会造成短路,采用部分刮漆的办法解决电路是否是通路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各个击破。
让学生直接背熟活动滑动变阻器构造,还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滑动变阻器,后者显然是肯定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原理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这种超越教材的设计不但不会显得多余,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而是有效的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效性课堂需要实效型教师。
何平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老师不但从形式上走下讲台,与学生的交流更是平等的,对学生总是充满信任和理解,既不失为对教材娴熟的引领者,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又不失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执着者。实效型老师主要把握如下几点:
首先,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落实,要求老师对新课程改革有充足的认识,老师要有为新课程改革作出奉献的精神,老师要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次,教师对科学的课程标准要有深刻的领悟,既要落实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又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不能唯教材是从,更不能为考试而设置大量的练习,通过大量练习训练达到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的课堂,并不属于实效性高的课堂,一节实效性高的课堂,总是充满实效型老师的智慧。
第三,做一个实效型的老师在课堂中要避免:情景设置过于拖沓,为热闹而设置,生硬的联系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形式化,学生的自主活动变成自由活动,过度的放大学生自主性;课堂中有温度无深度,没有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解决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变成封闭式的验证实验,学生只是机械的按部就班;学生的合作交流变成传递答案的过程,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