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胸腹主动脉瘤麻醉》课件.ppt

发布:2025-02-01约3.25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动脉壁退行性改变年龄增长、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遗传因素等可导致动脉壁弹性下降,血管壁逐渐变薄。血管壁炎症反应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慢性炎症等可导致血管壁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瘤形成。血管壁压力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可使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壁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血管壁损伤外伤、手术损伤等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加速动脉瘤形成。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胸痛常见于胸主动脉瘤,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脉搏可出现强烈的搏动感,尤其在腹主动脉瘤。呼吸困难当主动脉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当主动脉瘤压迫喉返神经时可出现。主动脉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瘤的关键,包括超声心动图、CT、MRI等。血清标志物,如血清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可辅助诊断。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生活方式等。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脉搏、听诊等,可发现主动脉瘤相关的体征。术前评估1全身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肾功能等2风险评估评估手术风险,判断是否适合手术3麻醉评估评估麻醉风险,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的风险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准备手术室确保手术室设备齐全,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仪、血压计、输液泵等。准备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械和药品,如血管扩张剂、镇痛药、抗凝血药等。监测技术1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评估心脏功能。2血压监测血压变化,评估循环状态。3脉搏血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评估呼吸功能。4体温监测体温变化,预防术中体温过低。静脉通路双重通路至少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用于输液、给药和监测。大静脉选择较粗的静脉,如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以利于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置管考虑置入中心静脉置管,便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并能有效地输注大量液体和药物。液体管理1维持血容量保持患者血容量稳定,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2纠正电解质紊乱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缺失的电解质。3控制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加温技术体表加温毯子、暖风机等方式,维持患者体温。体腔加温膀胱灌注温盐水、胃肠灌注温盐水等。血管内加温使用加热的血液、输液等。麻醉诱导1快速诱导保证患者快速、安全地进入麻醉状态2稳定血压维持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稳定3保护器官降低麻醉诱导过程中的风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使用短效静脉麻醉药快速诱导,并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调整。气道管理1评估评估患者气道条件,判断气道难度,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案.2预处理使用喉罩、气道喷雾或经鼻插管等方法进行气道预处理,减轻气道阻力,提高气道通畅性.3插管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确保安全、快速、顺利插管,避免气道损伤.4确认确认插管位置正确,进行胸部听诊和CO2监测,确保通气效果.麻醉维持1平衡麻醉维持患者镇静和无痛,控制血压和心率,防止术中出血。2呼吸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通气,避免肺部并发症。3循环管理监测血压和心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低血压和心肌缺血。临床应用主动脉瘤修复术主动脉瘤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主动脉瘤破裂风险。血管支架置入术血管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修复主动脉瘤,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小型的主动脉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延缓其发展。胸主动脉瘤麻醉管理要点心脏功能评估注意心功能状态,评估心肌功能。脑血流监测脑电图、脑血流监测,防治脑缺血。血压控制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腹主动脉瘤麻醉管理要点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压控制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液体管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管理策略,避免容量超负荷。麻醉维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麻醉深度。主动脉夹层麻醉管理要点1血压控制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70mmHg,以降低主动脉夹层撕裂速度。2心率控制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钟,避免心率过快导致血压升高。3镇痛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焦虑,避免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4监测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破裂可导致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脏压迫,导致心功能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