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六年级上册(2018)_3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ppt

发布:2022-12-30约7.3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走近作者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què chán dào / / / / / / / / 读一读 / /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横斜的树枝。 蝉叫声。 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诗句解读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 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 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同“现”。 词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 忽然出现在眼前。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停船靠岸。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黄昏时分。 指诗人自己。 诗句解读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思考:这两句交代了什么?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时间 欣赏景物的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空阔。 江边夜景 诗意: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清澈的江水,映照得月亮仿佛与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远景 近景 《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描写。在对比的描写中,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领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诗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触景生情 远景 近景 羁旅愁思 含而不露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看着周围的景色,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主旨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苏 轼 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作者简介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与朋友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触景生情写下了五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shì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饮酒醉后写下的作品。 读一读 / / / / /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打翻黑墨水,形容很黑。 白亮亮的雨点。 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诗句解读 诗意: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 品读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