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审计风险ppt.ppt

发布:2016-06-28约6.17千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质性程序:CPA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记录、评估) 初步评估结果:高、中、低(影响2的选择) 2、进一步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非必要程序) 实质性程序(针对所有重大账户、交易、事项必须执行的程序)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步:如果审计人员通过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认为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则必须执行控制测试 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非必要程序 * 一、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初步评估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2.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方法 (1)询问被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运用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找出存在 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其具体运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 ②估计期望值 ③执行计算和比较 ④分析数据确认重大差异 ⑤调查重大差异 ⑥考虑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计划的影响 * (3)观察和检查 ①观察被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 ②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③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④实地观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⑤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 3.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讨论的目标:使成员更好地了解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中,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讨论内容: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参加人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其他特殊技能的专家。 讨论方式:灵活多样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交换有关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信息。 * 讨论结果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 4.记录内部控制 (1)文字表述法 优点:比较深入、具体、灵活。 缺点:不够直观。 * 某公司现金收支内部控制 某公司收入现金,先由出纳审核有关凭证,并填写收款收据,收妥现金后,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后将此凭证交给会计用以登记相关的账目。每日收到的现金于第二天由出纳送存银行。 支出现金,先由出纳审核支出款项的原始凭证(一般为发票),然后填制付款记账凭证,并于款项付出后在原始凭证上加盖“付讫”的戳记。出纳根据付款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后将记账凭证交会计登记相关的账目 凭证上的复核印章一般先盖好,因此就不再复核。出纳每隔9天进行一次核对,如有差异,须报领导审批后处理。月终,由财务负责人进行盘点 评价:该公司现金收支内部控制较差,尤其是由出纳填制付款凭证又不经复核的做法,容易出现错弊 * (2)调查表法 优点:省时省力,便于评价,提高效率 缺点:格式固定,机械呆板,欠灵活 * 调 查 内 容 回 答 备 注 是 否 不适用 1.大额的材料采购是否签订购货合同,有无审批制度 2.材料的入库是否严格履行验收手续,对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是否逐项核对,并及时入账 3.材料的发出手续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及时登记仓库账并与会计记录核对 4.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是否严格分离 5.材料的分检、堆放、仓储条件是否良好 6.是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是否及时按规定审批处理 7.材料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8.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问题与评价 内部控制调查表 被审计单位名称: 索引号 页 次 调查时间: 编制人 日 期 调查项目:材料库存控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