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与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章内容: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4,有关人性的假设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类(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概念所包括的含义: 1,研究对象:人的行为规律.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部队,医院) 2,理论依据: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 3,系统研究:是系统的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系统的观点考察组织,将组织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 4,研究目的: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准确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 1,多学科交叉性 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组织的外部环境) (二)两重性. 1,多学科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 3,管理本身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三)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学科 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具体来看: 1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力; 2重视研究个人需要,并把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达到组织的目标相协调; 3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4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调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5重视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研究。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而产生的。 ——麦格雷戈1957年著《企业的人性方面》,提出X理论、Y理论; ——弗隆姆1964年著《工作与激励》,提出了激励理论; ——劳伦斯1967年著《组织和环境》,研究了组织和环境的关系。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由组织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1,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称为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看成封闭系统 2,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以梅约,麦格雷戈,巴纳德和塞尔兹尼克为代表,称为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3,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以钱德勒,劳伦斯和洛希等为代表,称为管理科学学派.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理性模式. 4,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维克,马奇为代表,称为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 (二)由人事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通过帮助人解决困难,关心他们,给予必要的福利,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静止地死板地制度化地挑选人,配备人,培训人.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过程,正是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为现代的人事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过程.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人类学(四)政治学(五)论理学(六)生物学(七)生理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模型 三 行为变量的测量 四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三)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五)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六)对未来的预见性 二,模型 (一)模型概念 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是根据研究需要,抽取事物的某些特征,目的是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二)模型的分类 1,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模型产生的形式分 2,物理模型和抽象模型----模型的形态分 3,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分 4,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模型的发展变化分 (三)模型的结构 1,目标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