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
A、希罗多德
B、修昔底德
C、色诺芬
D、柏拉图
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A、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
B、通过考试可以改变社会地位
C、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D、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
3、题干: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国通过战争手段逐渐扩大疆域,最终统一六国
B、秦国通过外交手段,与六国建立友好关系,最终统一六国
C、秦国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力,最终被六国联合推翻
D、秦国通过收买六国权贵,最终统一六国
4、题干:以下关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错误的是:
A、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B、设立“太学”,培养国家官员
C、派遣“使者”,加强边疆管理
D、实行“均田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修建长城
D.确立皇帝制度
6、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因循守旧,落后于时代
B.儒学吸收了其他学说的合理成分
C.儒学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A.实行科举制度
B.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C.建立郡县制
D.推行均田制
8、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题目】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
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大一统时期10、【题目】下列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政策
B.这是秦始皇时期实施的政策
C.这是曹操时期实施的政策
D.这是刘备时期实施的政策
11、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而到武帝时,许多富商大贾都越礼享受。这反映了
A.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商人地位逐渐提高
C.儒家思想失去地位D.原有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1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意在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强调“大一统”
C.劝君主行“仁政”于民D.主张“罢黜百家”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
A.儒家B.道家C.兵家D.墨家E.阴阳家
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A.统一度量衡B.实行郡县制C.修建长城D.焚书坑儒
15、以下哪个朝代实现了“文景之治”?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1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医圣”?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封建社会的一句老话。一旦农民失去土地,衣食无着,发生大量流民,社会既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地主豪强兼并农民土地,用限制地主特权、督促官吏执法、鼓励农民垦荒等手段来扶持自耕农。自耕农经济地位的稳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材料二
在秦代,土地兼并虽为法律所禁止,但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象仍日益严重,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是少地农民,自己只有一点土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除耕种自己的小块土地外,还须租种地主的土地,缴纳高额地租。二是无地农民,完全丧失土地,租种地主的土地,或者沦为地主的佃户、雇工,或者流亡。自耕农在私有土地制度下,不可避免地走上贫富分化道路。一部分自耕农失去土地后,转向租佃经营,与地主形成租佃关系,变成佃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自耕农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题
题目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这一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同时也有志士仁人试图通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