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使用PDCA循环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doc

发布:2017-08-31约1.9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使用PDCA循环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摘要] 目的:通过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的比较和分析,探索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5月的处方进行点评,分PDCA实施前后进行统计,对两组处方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处方合格率情况显著高于PDCA实施前,提高了12.08%。PDCA循环使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PDCA循环是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 PDCA循环;处方;合格率 2010年3月卫生部印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办法中明确提出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该办法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同时也是落实《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保障措施[1]。 在基层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探索和提高有效的处方点评措施、方法、途径,是处方合格率持续改进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PDCA循环(戴明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在药剂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借鉴和引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范围:整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期间的所有门诊西药、中成药处方共计18576份。由药剂师、临床医师共同审核,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按月计算处方合格率。 1.2方法:对2010年8月~12月未实行PDCA循环前与2011年1月~5月实施PDCA循环后的门诊处方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两组率的比较使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使用SPSS12.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处方合格率统计结果。PDCA实施前门诊处方合格率为83.12%,PDCA实施后门诊处方合格率上升为95.20%,提高了12.08%。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PDCA实施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比较 2.2处方合格率变化趋势比较见图1。通过PDCA的实施,2011年1月~5月门诊处方合格率逐月上升,效果显著。 3分析与讨论 PDCA循环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形成标准)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构成,包括4个阶段:计划阶段,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阶段,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阶段,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标准制定阶段,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2-5]。全面的医疗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目前我院采用PDCA循环后,处方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PDCA循环与品管圈的实施方法不一样,品管圈更适合药房发药的内差控制,而PDCA适合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6],其中,对处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和对策是取得处方合格率有效提高的前提,PDCA循环中可借鉴品管圈中的鱼骨图进行处方不合理因素的分析,以分别针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按实际需求进行重点控制。我们的经验认为,运用PDCA循环是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S].2010. [2]汪志明,马昕,曹艳佩等.JCI标准下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6):261-263. [3]赵国光,王欣,李永忠等.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297-300. [4]毕玉田,蔺武军,程晓斌.戴明循环在医院医疗投诉管控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15-117. [5]张小容.导入戴明循环实施医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115. [6]薛晓红,谢辉平.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10,8(12):936-939.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