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地欣赏体验音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学生快乐地欣赏体验音乐[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能充分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使人们精神愉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始终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其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教师让学生快乐地欣赏音乐的美丽。
[关键词]快乐 兴趣 美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85-01
罗曼#8226;罗兰曾说过“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音乐的魅力,需要用心去感受。音乐能使人乐以忘忧,心旷神怡。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某些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有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地教唱。学生会越来越厌倦上音乐课。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音乐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各学段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属于自己的画面,由此丰富其精神领域并激发对美的憧憬、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教学进行改革
(一)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就能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迸发。让学生们充分地动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时,我鼓励学生随着播放的音乐,边听边表演。这种听音乐与学生大胆地参与、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把欣赏音乐赋予了极大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教育,达到了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教师先用少量的课时讲述教材大纲指定的乐理背景、知识。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我理解与感受。然后分组进行讨论、研究,规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再加以评判。这一环节中可以自由发挥。在声乐表演中,手势在声乐表演中细腻地传递出音乐的律动。通过手势的指示和描绘,能诱发欣赏者对形象内容细节的认识。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演唱者加以手势就好象看到白云、马儿在动,其手势亦可向人们指示出这种律动。它能使观众在看到表演者的眼神姿态和手势的配合中,仿佛也看到了白云飘、马儿跑的情景。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被轻松、活泼、愉快的表演所感染,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品所表现出的意义理解更深透,同时也体会了合作的成功。教师正确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带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带给人们的愉悦
音乐的美是建立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生活感受上的。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也不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让学生感受对美的理解和企盼,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逐步提高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精神上的充实与愉悦,以焕发他们无论是现在在校,还是将来走向社会,始终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