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滕王阁序导学案.doc

发布:2017-01-10约5.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泸 县 五 中 自 主 探 究 学 案 内容:《滕王阁序》 课时:3 编号: 主编:高2014级 语文 组 编写人: 黄艳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2、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一、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见大聚焦) 【知识链接】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文学链接】 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与初步感知 生字注音(完成大聚焦) 三、整体把握 梳理结构: 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本文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结合课文,分析文中每部分段落大意并在括号里写出紧扣题目中的哪个词而写。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 四、重点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自然段) 1、根据翻译梳理文意,学生质疑解疑。 2、字词句式积累 豫章故郡 故:旧 地接衡庐 接:接壤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胜友如云 胜:才华出众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 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高朋满座 高:尊贵 3、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参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参考: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3自然段) 1、根据翻译梳理文意,学生质疑解疑。 2、字词句式积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 属:是。 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上: 高 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披绣闼 披:开 山原旷其盈视 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云销雨霁 销:通“消” 彩彻区明 彻:普照 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二)、合作探究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