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建立动物性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管理的探析.pdf

发布:2017-08-31约5.2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辫罐毒教业 2Oo9年第4,99 关于建立动物性食 品安全可 追溯系统管理 的探析 侯 波,麻迎东,吕秀霞,陈晓海,稽广庆 (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乌鲁木齐 830o63) 中囝分类号:1-s2D1.6 文献标识码:B 全跟踪与追溯的要求,避开技术壁垒,促进我国食品质量的 文章缩号:100良4889(2009)04 Io37加2 提高,提高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亟待实施 动物源性食品的可追溯系统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全球各类食品安全 近年来,国家农业部非常重视动物及动物性产品质量安 屡屡出现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尤 全工作 ,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推行了动物及动物性产品安全可 其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实 追溯体系,即以规模化养殖企业和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等率 施可追溯性管理,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先实行可追溯管理,对养殖的牲畜从加挂塑料免疫耳标开始 1 可追溯性的定义 到采用二维码耳标,要求养殖者必须记录包括饲料的种类及 对 “可追溯系统管理”定义为:在动物养殖、加工及销售 来源、免疫监测、牲畜患病情况、使用兽药的种类及来源、休 的各个环节中。对畜禽养殖、产品加工、饲料及有可能成为食 药期等信息。并建立牲畜信息档案,初步建立了动物性产品 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对动物源 信息可追溯系统,并将其作为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重 性食品实施可追溯系统管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准确而详细 要手段。提高了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全程监管 “有据 的产品信息,从而使消费者更放心食用。 可查”,实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可追溯系统管理,取得了 2 可追溯系统管理发展概况 初步成效。 可追溯系统管理的产生起因于1996年英国 “疯牛病”引 4 对建立动物源性食品可追溯系统管理的建议 发的恐慌。而随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欧盟 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实力,尽快实现 “源头控养殖、加工控 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信心,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 质量、批发控流向、零售控准入”的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监管。 可追溯系统管理体制的建立。从世界范围来看,实施动物源 4.1 可追溯系统建成 ,可利用现在全国推广的动物二维码 性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管理已是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 耳标基础上,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动物检疫员使用识读设备 国家正在或者已经启动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管 读取动物标识,由系统 自动进行标识转换,将二维码标识转 理研究计划和试点项目。为了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需求、 换为标准条码,以产品标签形式随同动物产品出厂,达到能 抢占市场以及改善供应链管理,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立法强 追溯到供体动物的目的。 制实施动物性产品可追溯系统,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涌现。美 4。2 可追溯系统建成后,工作人员进行市场检查的时候,根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国外从事生产、加工、 据电脑储存的验码资料,很容易查到动物产品的来源、分类 销售的食品进出口企业在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 及检疫情况,并根据零售户的 《动物防疫合格证》、《报备卡》 跟踪与追溯。日本政府在牛肉生产供应体制中全面引入信息 很容易查到所经营的市场,必要时可采取突击检查,看证物 可追溯系统,并在商品的包装上安装1C芯片卡,将生产流通 及数量是否相符。系统提供通过条码跟踪动物产品的功能, 各个阶段的相关信息读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