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高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制造行业.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3 制造行业3.3.1发展目标从再制造角度讲,2010年,建立完善的再制造回收物流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率达到95%,其中废旧发动机、电机等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率达到50%,废旧电子产品的资源化率达到80%。2020年,形成规模化的再制造产业群,75%的再制造企业达到国际ISO认证;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率达到100%,废旧机械产品的再制造率达到80%,废旧电子产品的资源化率达到95%。3.3.2重点工程(1)项目名称:再制造重点工程我国作为装备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其中许多大型成套机械类设备,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的重大设备,从2001年开始将陆续到寿,面临报废,在2010年左右将达到最多数量。这些装备因到达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或环境寿命而被淘汰、报废,这为开展再制造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大力开展再制造研究对降低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全面提升老旧装备性能和寿命,改善我国装备落后的状况,降低装备维修费用,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机床领域、废旧家电及电子电器领域、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矿山机械等领域发展再制造产业。(2)建设内容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2006年4月21日,曾培炎副总理在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及有关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同意以汽车零部件为再制造产业试点,探索经验,研发技术。同时要考虑适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以废旧汽车及其零部件作为毛坯,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为手段,在对废旧产品的全面拆解、鉴定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采用专业化、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并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模式,参照新产品的标准恢复零部件和整机性能的工程活动。可以开展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启动电机、发电机、电子控制单元、轮胎等关键、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2)老旧机床的数控化再制造机床再制造主要是对整机进行综合再制造提升,如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大重型机床等,提高整机的数控化、自动化、绿色化水平,实现功能恢复及提升。具体包括:①对普通机床或一部分机械精度下降、电气控制元件损坏、数控系统已老化被淘汰的数控机床,可利用最新计算机数控技术,对其进行数控化再造;②可利用各种节能优化技术及绿色化提升技术对机床进行升级,使其性能得到恢复或提升,并实现加工过程节能化和绿色化;③可以对数控机床通过安装信息终端等,来实现信息化提升;④可对大重型机床及精密机床,进行综合再制造,恢复其加工精度,实现整体性能恢复与提升。3)废旧家电与电子电器的再制造与资源化废旧电子产品的再利用与资源化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废旧电子产品中的贵金属及有价元素,有效地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而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研究表明,随着电器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报废电子产品中的元器件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和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具体包括: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分选、预处理;重要元器件的无损检测与再制造;贵金属、有色金属的高品位化及提纯技术;液晶材料、有机材料的再利用。4)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大型贵重设备的再制造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作为国内耗能、耗材大户,发展再制造产业意义重大。如能源冶金领域的高炉渣口、风口、轧辊、连铸机轧辊、炉底辊、热轧工具、水压机油压柱塞等设备;石油化工领域的柱塞、套筒、泵、轴,钻井设备的零部件,高温高压反应容器,临氢设备,裂解炉管,储油罐等设备;火力发电设备的汽轮机叶片、缸盖、磨煤机零部件、锅炉“四管”,水力发电设备的水轮机叶轮,风力发电机、燃油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零部件均可开展再制造。5)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再制造我国是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矿山机械大国,上述设备保有量大,品种多。多数此类设备是由于设备表面的磨损、腐蚀和断裂而导致失效报废。采用再制造中的热喷涂技术、电刷镀技术和激光熔敷等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可快速修复上述磨损、断裂部位,并可保证修复后的质量超过新品,而成本远远低于新品。因此,在上述设备中实施再制造可显著节能节材,并可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工程效益实施再制造工程是提高制造业资源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通过绿色再制造,可以对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回收产品制造阶段中产品的附加值(材料、费用、技术及劳动力等),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废旧机电产品资源,节约原生资源的消耗,节省能源,促进新兴产业(如再制造产业)的出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从成本和资源节省及环保层面看,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3.3.3关键技术(1)产品再制造性评价技术研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