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数据分析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79+80+81+82)=80.5
(二)、例习题分析:
例1和例2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2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三)随堂练习: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
学生
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关
80
75
71
88
小兵
76
80
68
90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
寿命
450
550
600
650
700
只数
20
10
30
15
25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答案:1. =79.05 =80 2. =597.5小时
(四)课堂小结:
概述本节所学知识。
(五)课后练习:
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次,3出现了x次,4出现了x次,5出现了x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环,b次打中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应聘者
笔试
面试
实习
甲
85
83
90
乙
80
85
92
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
答案:1. 2. 3.=86.9 =96.5
乙被录取 4. 39人
教学后记:
平均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
(1)、请同学读P139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二)随堂练习
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所用时间t(分钟)
人数
0<t≤10
4
0<≤
6
20<t≤20
14
30<t≤40
13
40<t≤50
9
50<t≤60
4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165105身高(cm)
165
10
5
身高(cm)
185
175
155
145
15
20
6
10
20
4
人数(人)
2、某班4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
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
答案1.(1).15. (2)28. 2. 165
(三)课后练习:
1、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
部门
A
B
C
D
E
F
G
人数
1
1
2
4
2
2
5
每人创得利润
20
5
2.5
2
1.5
1.5
1.2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
年龄
频数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