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进行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通过导入、新诗讲解、互动讨论、诗词背诵等环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更多古诗词,拓宽知识面。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单元,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指定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基本格式、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部分经典诗词的背诵。他们对诗词的韵律、情感表达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诗词这种文学形式有着较高的兴趣。他们在理解力和记忆力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分析、鉴赏能力尚待提高。学生中有一部分偏好语言艺术,喜欢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词之美;另一部分则可能更注重逻辑思维,喜欢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诗词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复杂情感及深层次含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此外,古诗词中的生僻字、多义词和古汉语用法也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同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诗词情感相结合,进行创造性阅读,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古诗词朗读音频资料
-古诗词背景资料及图片
-诗词鉴赏相关视频资料
-互动讨论平台(如班级微信群、在线学习平台)
-诗词创作工具(如诗词卡片、写作纸张)
-自制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请大家先打开课本,翻到本单元内容。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义。
2.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以及喜欢的原因。
二、诗词朗读与感知
1.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本单元的第一首诗《春望》。请同学们先自主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她是否准确把握了诗的节奏和情感。
3.我们再来一起讨论一下,《春望》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春望》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2.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诗人的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3.我们来总结一下,《春望》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四、古诗词鉴赏与讨论
1.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诗《登高》。请同学们先自主朗读,然后我们一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我们来讨论一下,《登高》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它们如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4.同学们,你们觉得《登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它和《春望》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互动讨论与创作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互动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本单元的古诗词,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诗的背景、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2.每组选一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3.最后,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词,可以借鉴本单元的诗词形式和内容,也可以自由发挥。
六、诗词背诵与总结
1.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两首诗,《春望》和《登高》。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两首诗,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情感。
2.背诵完毕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学到了哪些古诗词的知识?哪些地方感到有收获?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3.最后,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本单元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与延伸
1.请同学们课后熟读并背诵本单元的所有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