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体会.doc

发布:2018-01-29约4.1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体会 高建国 龙建武 陈金龙 郭之通(福建厦门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361100)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03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26例,分别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给药等治疗措施。结果 2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25例,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结论 开颅手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应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颅脑手术术 颅内感染 治疗体会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颅内感染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差[1],本科自2005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多种神经外科疾病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共26例,在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及早应用腰大池引流术加鞘内给药,取得显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中男l8例,女8例,年龄l3~73岁,平均38.5岁。单侧大脑半球开颅17例,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开颅5例,后颅窝开颅4例。其中颅内肿瘤10例,颅脑外伤9例,脑出血1例,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6例。I类手术(清洁手术)10例,清洁手术:选择性非急症手术;Ⅱ类手术(清洁污染手术)12例,清洁污染手术:包括进入副鼻窦或乳突手术,无菌技术被破坏的手术;Ⅲ类手术(污染手术)4例,污染手术:伴有开放性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和头皮裂伤脑外伤手术。颅内感染确诊时间为术后3~15天,平均1周。 1.2 临床表现:26例患者均存在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状况差、嗜睡等症状及体征。其中术后3天内多表现为发热,患者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如肺部、泌尿系、头皮切口等感染;术后3~7天出现高热、颈项强直、精神萎靡17例,7~11天出现每天高热持续不退者6例,大于11天出现高热3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一周以内,其中我科感染病人中有20例在一周以内发生,占总数76.9%,一周以上仅6人占总数23.1%。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作为颅内感染检查的客观指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10times;106 以下,外观无色、透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达到(10~100)times;106/L 3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00)times;l06/L,外观浑浊,共19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1000~l0000)times;l06/L,外观呈粘稠脓样4例。脑脊液蛋白定量均不同程度增高,26例蛋白均大于450mg/L,糖定量均小于400mg/L。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5例(20%),其中致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布鲁氏杆菌1例。 1.3 治疗:一方面根据临床经验用药,抗菌药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即抗菌药物类别、品种的选择、给药方案的确定、联合用药的选择。首先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和广谱抗菌药,药物进入脑脊液内浓度高,足以杀灭病菌,在人体能承受的情况下使用足量抗菌药物。其次是联合用药,目的是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同时包括抗菌药物与机体并发症药物的联合;另一方面根据脑脊液培养以及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每例患者在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同时,19例患者每日或隔日行腰穿术,每次放脑脊液30~60mL,同时脑脊液置换,同时鞘内给药,5例患者先每日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待脑脊液从脓性变为清亮后及时行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每日行鞘内给药;2例患者行脑室置管持续引流,每日引流量200~450ml。21例患者行鞘内给药,其中16例严重感染者每日鞘内给药2次,其他患者每日鞘内给药1次。本组对其中11例严重患者静脉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2gBid,同时鞘内给药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每日2次,剂量0.1g,配5ml盐水,缓慢给药,同时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便于指导用药;其中有4例患者给药后感双下肢酸胀、麻木,可耐受,卧床休息1~2小时后均缓解,有一例患者双下肢酸胀严重,害怕鞘内给药,改用万古霉素(稳可信),下肢酸胀明显好转。鞘内给药3~4天后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好转,7~10天后鞘内给药由2次改为1次,CSF检查的白细胞数、蛋白、糖定量及氯化物定量连续3次检查均正常后停止鞘内给药,静脉给药时间较长,一般3~4周后改用口服头孢他啶或磺胺。有4例患者抗生素用2-3周出现腹泻、肠道菌群失调、及霉菌感染,在用抗生素同时加用口服整肠生调节肠道菌群,霉菌感染时加用治霉菌药均可治愈。 另外有6例患者用万古霉素(稳可信)静脉用药0.5gQ6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