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数学教案导入范文.docx

发布:2018-11-21约6.95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数学教案导入范文   篇一:怎么写初中数学教案   怎么写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 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 作业: P134 /习题 1、3   篇二: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九年级,学科 :数学。   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   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 章福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内容解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   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