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绿色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doc

发布:2017-10-29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 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对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一般对小动物、小昆虫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适当引导,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法、快速阅读法、朗读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播放一些“绿色蝈蝈”的图片,从而导入新课《绿色蝈蝈》。 二、学生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三、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感受文章内容。 四、师生共商学习目标。(教师可适时引导。目标略) 五、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幻灯出示) 2、简要介绍鲁迅和周作人对《昆虫记》这部作品的评价。 3、检查预习。 4、速度课文,完成下表。(表格见课件) 5、读文思义、整体把握。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学生先与文本对话,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明确。) (4)、全文分为几部分,概括其大意。 (5)、研读探究。 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大声朗读并与同学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6)、写作特点归纳。 (1)作者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对绿色蝈蝈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 (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7)、作者对蝈蝈的介绍是融入了强烈的情感的,试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说理由。 六、课堂小结。 1、播放“绿色蝈蝈“图片。 2、播放课文录音。 3、师生共商学习目标。 4、幻灯出示,简介作者。 5、检查预习情况。 6、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适时点拨。 7、小结。…… 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共商学习目标。 3、完成表格。 4、思考讨论五5中的问题。 在自主思考五5中的有些问题(如: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可能学生无法深入理解。 …… 教师深入学习小组适时点拨。 板书设计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绿色蝈蝈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 表达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习性 食性——捕蝉、吃鲜肉、甜食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本教学设计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美词佳句,掌握写作特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