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社区.ppt

发布:2019-02-13约4.77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社 区 社区概述 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 虚拟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一词的由来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其所著的“Geminschaft und Gesellchaft”(中文译为《社区与社会》或《公社与社会》、《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即“Geminschaft”。 另一种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契约基础上的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共同体,他称之为社会“Gesellchaft”。 20世纪初期,美国的社会学家在研究人际关系密切的共同体的过程中发现它与地域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美国学者查尔斯·罗米斯把藤尼斯的“Geminschaft und Gesellchaft”翻译为“Community and society”。 1933年,费孝通等人在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一篇论文中有一句“community is not society”,于是第一次将“community”这个英文词译成了“社区”,后来成了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二、社区的基本要素 (一)地域要素 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所处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与范围;人文地理条件则包括了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 (二)人口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区的主体,没有人口的地域是纯粹的自然界;因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三)组织结构要素 组织结构要素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四)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但人们对社区文化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五)社会心理要素 归属、认同 三、代表性界定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四、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1.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但并不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其内部关系同质性较高。 2.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 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五、社区与行政区的区别 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其边界或范围很清楚。社区则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大多数社区的边界或范围是比较模糊的。 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形态的。而行政区则可以是多形态的,也就是说,一个行政区内可同时包括城市、农村、城镇等不同类型的社区。 3.从社区研究的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在范围并不很大的社会区域内。特别是现代各国的社区研究,都是限定在省(州)甚至专区以下,围绕着小城市、县、乡、村或者街区进行。 六、社区的分类 1、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 自然社区 法定社区 ★2、按综合标准划分: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集镇社区 综合标准,是指同时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规模大小、组织特征,文化模式等标准进行分类。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 城市社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自然形成 社会规划 规模小 规模大 单一功能 综合多种功能 单独城市 城市带 城市依赖农村 城市带动农村 消逝的村庄 两个人的村庄: 自然村:10年消失90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在2000年时,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70万。 李培林:“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集镇社区 “集镇”原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英文为“Town”。作为社会学社区研究中的概念,集镇有一个特别的英文名词“Rurban”。这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