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区传染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空气传播的特征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于实现,发病率较高; 有明显的季节性,常见于冬春两季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增多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易发 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是影响空气传播的主要因素 经水传播疾病特征 常呈爆发类型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同一水源使与疫水接触使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 饮用生水者发病较多 急性发病时有季节性、地区性、职业性特点 大多经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特征 有摄入某一食物史,未摄入者不发病 潜伏期短,夏秋季多发 若一次大量污染,可呈现爆发,停止供应或摄入污染食物爆发即可平息 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参与和作用下,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至易感者的传播方式 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造成的传播 什么是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 非免疫人口 人群易感性=————————— (%) 全部人口 降低因素: 计划免疫、预防接种 传染病流行后 隐性感染 升高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的迁入 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的死亡 四、社区传染病监测 什么是疾病监测? 为什么要在社区开展传染病监测(意义)? 1.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 疾病监测:是指长期的、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资料,并对信息及时反馈、上报,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 监测指标 2.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 人群的基本情况 疾病的三间分布 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 传染源的追踪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预测分析 3.常用的监测方法 病例个案调查与检疫 现场调查 人口与环境调查 发病率的监测与调查 病死率的监测与调查 死亡率的监测与调查 病原体的实验室分析与监测 防治措施的调查 第二节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传染病的日常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针对疫情的防控措施 社区计划免疫 社区化学预防 第七章 社区传染病的预防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李莹 课时安排 第一讲:传染病及社区传染病管理 第二讲:社区常见传染病防治 注:课件中染红的部分为学习重点 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 传染病的概念 社区传染病的监测 一、传染病的概念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 什么是病原体?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 传染病(infectious discasc) 传染病是传染性疾病的简称 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传染 传染是病原体传播的过程 感染是被病原体侵犯的结果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 传染病 非传染病 病原体 明确 无或有 传播途径 有 无 潜伏期 有 无 二代病例 有 无 地域性特点 有 无 季节性 有 无 《传染病防治法》 什么是《传染病防治法》? 为什么国家要颁布《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哪一年修订的? 为什么要进行修订? 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是怎样划分的? 什么是《传染病防治法》? 国家政府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对严重危害或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以法律方式制定的防治或管理办法 为什么国家要颁布《传染病防治法》? 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进步的表现 规范防治行为的需要 控制疾病的需要 《传染病防治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哪一年修订的? 第一部颁布与1989年 第二部于2004.8.28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12.1日实施 为什么要进行修订? 人口死因疾病谱的变化 一些已经消灭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引起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不断变化 新传染病防治法五大亮点 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按甲类传染病对待,艾滋病由甲类降为乙类 尊重知情权增强透明度 ———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 消除歧视尊重隐私 ———不得歧视乙肝携带者等传染病病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严格医院救治义务 ———防止医院成为传染源;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 规范实验室管理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分类 数量 病 种 甲类 2 鼠疫、霍乱 乙类 25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 10 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