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感官鉴评.ppt

发布:2017-05-29约3.02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品感官鉴评 张杰 食品感官鉴评的定义 食品感官鉴评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具体而言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品质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即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评价。 食品感官鉴评的意义 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出食品品质有无异常,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可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方法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和专用、固定的检验场所以及专业人员。 食品感官鉴评的基本方法 食品感官鉴评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 鲜猪肉 (1)外观评价 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 次鲜猪肉——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的色泽比新鲜肉的暗,有粘性,肉汁混浊。 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或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 (2)气味评价 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 次鲜猪肉——在肉的表层能嗅到轻微的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却没有这些气味。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的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3)弹性评价 新鲜猪肉——新鲜猪肉质地紧密而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 次鲜猪肉——肉质比新鲜肉柔软、弹性小,用指头按压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的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4)脂肪评价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有弹性。 次鲜猪肉——脂肪呈灰色,无光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喇味。 变质猪肉——脂肪表面污秽、有粘液,霉变呈淡绿色,脂肪组织松软,具有油脂酸败气味。 (5)肉汤评价 新鲜猪肉——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的油珠,油脂的气味和滋味鲜美。 次鲜猪肉——肉汤混浊,汤表面浮油珠较少,没有鲜香的滋味,略有轻微的油脂酸败气味及味道。 变质猪肉——肉汤极混浊,汤内漂浮着有如絮状的烂肉片,汤表面几乎无油珠,具有浓厚的油脂酸败或显著的腐败臭味。 (1)眼球评价 新鲜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 次鲜鱼——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皱,稍变混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 腐败鱼——眼球塌陷或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 鱼 (2)鱼鳃评价 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 次鲜鱼——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粘液轻度腥臭,气味不佳。 腐败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有污秽的粘液,带有不愉快的腐臭气味。 (3)体表评价 新鲜鱼——有透明的粘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鲳、大黄鱼、小黄鱼除外)。 次鲜鱼——粘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差且较易脱落,粘液粘腻而混浊。 腐败鱼——体表暗淡无光,表面附有污秽粘液,鳞片与鱼皮脱离殆尽,具有腐臭味。 (4)肌肉评价 新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次鲜鱼——肌肉松散,易与鱼骨分离,指压时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复或手指可将鱼肉刺穿。 (5)腹部外观评价 新鲜鱼——腹部正常、不膨胀,肛孔白色、凹陷。 次鲜鱼——腹部膨胀不明显,肛门稍突出。 腐败鱼——腹部膨胀、变软或破裂,表面发暗灰色且有淡绿色斑点,肛门突出或破裂。 调味品-酱油 色泽:普通酱油所具有的棕褐色,不发乌,有光泽。 香气:酱油应当有一定的酱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滋味:酱油咸甜适口、味鲜回甜,无苦、酸、涩等异味。 生白:酱油表面生出一层白膜,是一种产气膜性酵母菌引起的 调味品-食醋 色泽:食醋应具有与加工方法相适应的产品的固有色泽。 气味:食醋应具有酸甜气味,不得混有异味。 滋味:食醋应具有酸甜适口感,不涩,无其他不良滋味。 霉花浮膜:食醋表面由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一层霉膜。 醋鳗、醋虱:食醋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在醋中有两种形态不同的生物存活,即醋鳗和醋虱。 调味品-酱 色泽:各种酱应具有的相应色泽。 气味:各种酱的咸度适口,不涩、不酸、不苦、无焦糊味及其他异味。 食糖 颜色:糖的外观品质指标。白糖颜色要洁白明亮,红糖要红亮。糖颜色深浅与糖的纯净度有关。 晶粒:糖的颗粒结晶而言。砂糖晶粒整齐、大小一致。富有光泽、晶面明显、晶粒松散、不粘手、不结块。 气味与滋味:糖应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