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4章 局部麻醉药ppt课件.ppt

发布:2017-05-27约5.07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心血管系统 抑制心脏,稳定心肌细胞膜,抑制心肌细胞Na+内流,降低心肌兴奋性。 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扩张小动脉,血压下降。 局麻药直接注射到血管内可引起心室颤动而死亡。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 酯类多见。 表现:轻者皮肤斑疹、水肿;重者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循环衰竭 治疗:①停药;②心肺复苏;③维持循环。 皮试假阳性达40%,要询问过敏史。 酯类过敏可改用酰胺类 理想条件 Ideal condition 水溶液稳定 局部刺激性小 作用快、强、时效适当 穿透力强(可用于表面麻醉) 不易被吸收,低毒 不易过敏、无快速耐受性 只阻滞感觉神经 易长期保存 虽被吸收,但毒性小 满足不同手术时效 可用于表面麻醉 1.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 将药物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纤维麻醉。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浅手术的麻醉。丁卡因(地卡因) [局部麻醉方法]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4.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al anaesthesia),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spinal anaesthesia)。 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下组织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管。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通过扩散,使神经根麻醉。 皮肤 皮下组织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硬脊膜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突然消失;负压现象. 特点: 1.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上下肢手术。 2.药物不扩散至脑组织,无腰麻时头痛或脑脊膜刺激现象。 3.用药量大,易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4.少量反复给药。 6.区域镇痛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procaine,奴佛卡因,Novocaine) 特点: 1.亲脂性低,粘膜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2.常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药液中常加肾上腺素,只能维持30~45分钟。 3.本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因为普鲁卡因进入血循环后,很快被血浆假性AchE水解成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 5.避免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胆碱的毒性。因两药物经血浆AchE代谢,具有竞争血浆AchE作用。 4.避免与磺胺药物合并应用,因代谢物PABA能对抗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6.过敏反应,过敏时发生休克,用药前皮试。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可维持2~3小时。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反应。 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xylocaine) 特点: 1.与普鲁卡因比,作用快、强、持久,粘膜穿透力较强,局麻时间、效应及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 2.全能麻醉药,表面、浸润、传导、腰麻及硬膜外麻均有效。 3.本品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对组织无刺激,无局部血管扩张作用。 4.无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5.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布比卡因(bupivacaine,麻卡因,macaine) 特点: 1.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可维持5~10小时。 2.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不用于表面麻醉和腰麻 3.严重心脏毒性。 summary 1. Local anesthetics prevent or relieve pain by interrupting nerve conduction. They bind to a specific receptor site within the pore of the Na+ channels in nerves and block ion movement through this pore.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ol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