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全过程中, 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序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通过实行总结如下特点:
1、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进行。比如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艺术字、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电子板报”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时做好的电子板报,告诉学生哪部分是艺术字,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让学生对艺术字、文本框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
2、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的教学,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到自信,体味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次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或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或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很多功能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布置任务后,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学生的作品也就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自由发挥。实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