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高考化学选择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高考化学重庆卷
1.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A项,制玻璃的反应为:Na2CO3+SiO2 Na2SiO3+CO2;B项,碳燃烧可产生CO2气体;C项,铁矿石与C或CO反应可生成CO2;这三项均生成CO2,即产生温室气体。D项,NH3与CO2反应生成(NH4)2CO3,没有产生CO2。
【考点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环境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今后的高考或者学习中都还会遇到更多关于环境问题的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和老师们都要多关注环境,并想办法挽救我们亲爱的家园。
2.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图的分析。A项,CCl4与水分层,故可以用分液操作,正确。B项,NaOH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C项,倒置的漏斗中应置于液面上,否则起不了防倒吸的作用,错误。D项,温度计应测小烧杯中的温度,错误。
【考点分析】该题是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装置图,随着全国新课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而正确的装置连接图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因此考察学生实践技能会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们都应该更加注重实验,加强实践练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
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性质。A项,铝与热的浓硫酸反应,错误。B项,AgL胶体吸附电荷而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错误。C项,K比Li活泼,故与水反应剧烈,正确。D项,P与过量的反应,应生成,错误。
【误区警示】铝在冷、热中发生钝化,但是加热则可以发生反应,胶体自身不带电,但是它可以吸附电荷而带电。由此警示我们,化学学习的平时学生一定要严谨,对细小知识点要经常记忆,并且要找出关键字、词。
【考点分析】学习化学首先得掌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化学物质繁多,同类物质相似,所以要求学生们要注意归纳总结相似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找出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便于理解与记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细节,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4.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3 B.KOH C.BaCl2 D.NaClO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HNO3氧化I-生成棕色的碘,与Na2CO3产生无色的CO2气体,与NaAlO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考点分析】该题考察物质的鉴别,此题看似是理论的一些知识,实际上早就和生活联系起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业上,有很多物质未知成分,因此要鉴别它们,必须掌握理论知识,为实践打下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和考试的一个大方向。
5.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方法提炼】对于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平衡也即不移动。若为恒压容器,通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膨胀,对于反应则相当于减压。
【考点分析】该题考察了化学平衡的移动,此类反应在工业上用的多,而条件的控制则是工业上重大问题,条件控制好了,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此类题也是由理论知识过渡到工业上的的一个知识点,学生不但要学好理论知识,更应该学好基础,为未来从事化工事业奠定基础,在考试中还会遇到更多此类题。
6.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Cl3 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C6H7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脂水解反应的产物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A项,扑热息痛含有酚烃基,而阿司匹林没有,而酚烃基可以与可发生显色反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