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二、选择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选择题
1.辙跟间隔铁常用的有(C ),其构造形式有左右之分。
(A)3孔和5孔 (B)4孔和6孔 (C)4孔和5孔 (D)5孔和6孔
2.在尖轨外侧的非刨切部分腹部安装( A )顶铁,使尖轨的横向力通过顶铁传给基本轨。
(A)2~3个 (B)4~5个 (C)5~6个 (D)6~7个
3.尖轨顶宽( B )范围内,是车轮荷载转移的过渡段,使车轮逐渐转移到基本轨(或尖轨)上。
(A)1 0~40 mm (B)20~50 mm (C)30~60 mm (D)30~50 mm
4.尖轨动程规定在第( A )连接杆(拉杆)中心处测量。
(A)一 (B)二 (C)三 (D)四
5.整铸式辙叉是用含锰( B )的高锰钢把心轨和翼轨铸造成整体的辙叉。
(A)8%~1 2% (B)1 0%~14% (C)1 2%~1 6% (D)14%~1 8%
6.我国定型道岔辙叉咽喉宽度为( D )。
(A)65 mm (B)66 mm (C)67 mm (D)68 mm
7.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 20 km/h的线路,道岔基本轨顶面擦伤深度达到( A ),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0.5~1.0 mm (B)1~2 mm (C)1.5~2 mm (D)2~2.5 mm
8.线路允许速度小于1 20 km/h的线路,道岔基本轨顶面擦伤深度达到( B ),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0.5~1.0 mm (B)1~2 mm (C)1.5~2 mm (D)2~2.5 mm
9.关于提速道岔尖轨,( D )的说法是正确的。
(A)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直线型
(B)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曲线型
(C)直向尖轨为曲线型,侧向尖轨为直线型
(D)直向尖轨为直线型,侧向尖轨为曲线型
10.提速道岔尖轨设置两个牵引点,采用分动外锁闭转换装置,第一牵引点动程为( B ),第二牵引点动程为75 mm。
(A)1 65 mm (B)1 60 mm (C)1 55 mm (D)1 50 mm
11.设以为接头轨枕间距,易为中部轨枕间距,c为接头与中部轨枕过渡间距,a、b、c的大小关系是( B )。
(A)abc (B)bca (C)cba (D)acb
12.拆开接头成段调整轨缝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D )。
(A)90 mm (B)1 1 0 mm (C)1 30 mm (D)1 50 mm
13.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有缓和曲线时不得大于( B )。
(A)1 0 mm (B)1 5 mm (C)20 mm (D)25 mm
14.三角坑容许偏差管理值即为在延长(C )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的三角坑偏差值。
(A)1 3 m (B)1 6 m (C)1 8 m (D)20 m
15.检查三角坑时的基长为( D )。
(A)4 m (B)4.5 m (C)6 m (D)6.25 m
16.液压直轨器使用的是( D )机油。 (针对允许速度不超过160 km/h的线路)
(A)0号 (B)1 0号 (C)20号 (D)1 0~-20号
17.液压起拨道器应每( B )进行一次检修。(针对允许速度不超过160 km/h~线路)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18.垫砟起道时,一次垫入的厚度不得超过( A )。
(A)20 mm (B)30 mm (C)40 mm (D)50 mm
19.垫砟起道时,抬起高度不得超过( D )。
(A)20 mm (B)30 mm (C)40 mm (D)50 mm
20.( C )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A)25 m钢轨地段每千米总误差为75 mm (B)线路爬行量为1 5 mm
(C)1 2.5 m钢轨地段出现连续4个瞎缝 (D)12.5 m钢轨地段出现连续2个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21.线路爬行量超过( C )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A)1 5 mm (B)1 8 mm (C)20 mm (D)25 mm
22.允许速度不超过1 60 km/h的线路,液压方枕器每工作( B ),应将油箱内的油液倒出沉淀过滤和清洗油箱后,再重新加入油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