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第四版 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牙龈切除术的切口
从定点的根方1~2mm处作切口,与牙面成45°角
外斜切入至袋底的根方;内斜切口的步骤(以改良Widman翻瓣术为例)
(1)第一切口:内斜切口;
(2)第二切口:沟内切口;
(3)第三切口:牙间水平切口;
(4)龈瓣原位复位;内斜切口的不同水平
1.改良Widman翻瓣术的切口位置;
2.为消除后牙的牙周袋,作嵴顶原位复位瓣的切口;
3.根向复位瓣时应从龈缘处切口,保存角化龈; 保留龈乳头切口
(1)虚线示切口,可将龈乳头保留在唇侧或舌侧的瓣上;
(2)龈乳头已随龈瓣翻起,暴露下方的骨质;
(3)龈乳头随瓣复位; 龈瓣复位的不同水平
(1)龈瓣复位于原来水平;
(2)龈瓣复位于牙槽嵴顶处,以消除牙周袋;
(3)复位于骨嵴顶的根方,限用于半厚瓣,以免骨直接暴露; 牙间间断缝合
(1)(2)直接环形间断缝合;
(3)(4)8字形间断缝合; 单侧翻瓣时的双乳头悬吊缝合
(1)从瓣的近中乳头外表面进针,缝线环绕牙齿,到达同侧龈瓣的远中,再从远中龈乳头的外表面进针;
(2)返回近中乳头处,打结,将单侧瓣的二个乳头悬吊在牙上。;单侧连续悬吊缝合 ;双侧连续悬吊缝合
注意应在两端的邻牙上绕圈(见4、7),
以加强固定颊、舌侧龈瓣的作用;连续悬吊加水平褥式缝合
在牙间隙较大或龈乳头较宽处作水平褥式缝合;锚式缝合 ;牙周塞治
(1)放置塞治剂;
(2)塞治剂覆盖术区,让开系带; 长结合上皮愈合和组织再生
(1)治疗前,骨下袋;
(2)术后当时,箭头示愈合过程中细胞的来源(上皮、牙龈结缔组织、骨、牙周膜);
(3)长结合上皮愈合,箭头示结合上皮位于术前水平,虽有部分新骨形成,但无新牙周膜;
(4)牙周组织再生,箭头示结合上皮附着位置位于术前袋底的冠方, 有新的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形成,以前称为新附着形成; 远中楔形瓣切除术
(1)在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作楔形切口;
(2)切除楔形组织,修整骨外形;
(3)用锚式缝合将远中瓣缝合;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
(阴影区为应去除的部分);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
(1)在术区放置屏障膜,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
(2)愈合后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 截根术
(1)用高速细裂钻(金刚砂钻)将患根截除;
(2)患根切除部位,箭头示应修整的部位;
(3)患根截除后,断面应成流线形,消除根分叉处的倒凹;
(4)修整后的截断面;分根术
; 牙半切除术
(1)磨牙根分叉病变,其中一个根的牙周组织破坏严重;
(2)牙半切除术
;牙冠延长术前、后修复体边缘与骨嵴顶的关系
(1)修复体的龈端达到龈沟底,刺激牙龈发炎和骨吸收;
(2)牙冠延长术后,使修复体龈端位于龈沟中部A.牙槽嵴顶;B.龈沟底;C.龈缘A′.B′.C′为手术后各自的位置;上前牙的龈缘位置关系 ; 牙冠延长术
(1)翻瓣后露出牙断缘与骨嵴顶的关系;
(2)修整骨嵴顶,使其降至牙断缘根方至少3mm,并与
其他部位和邻牙的骨嵴顶逐渐移行;游离龈移植术 ;牙龈退缩程度的分类(Miller,1985) ;侧向转位瓣术
1.受瓣区;
2.带龈乳头的转移瓣;
3.供瓣区;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
(1)翻起半厚瓣,暴露退缩区;(2)在供区作两个平行的水平切口,然后翻起半厚瓣,切取一块足以覆盖受区根面及结缔组织床的游离结缔组织,其表面带有窄条上皮;(3)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并缝合固定于受区,窄上皮带应位于釉牙骨质界的冠方,箭头示上皮;(4)将受区的半厚瓣尽量向冠方复位,以覆盖移植的组织,作褥式缝合,使瓣与移植组织密贴,箭头示上皮;系带修整术
(1)切除系带后的创面;(2)缝合后;思考题
1.各种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2.在各种手术治疗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果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右下磨牙的邻面PD仍有6~7mm,X线片显示右下第一磨牙近中呈垂直吸收4mm,对该患者应采取的进一步治疗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4.如果该患者的左侧磨牙区邻面和根分叉区PD均有5 ~ 6mm,X线片显示左下磨牙区为水平吸收,分叉部有骨吸收阴影,你认为还应进行何种检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