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牙周病学试题B .doc

发布:2015-08-17约2.0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3级牙周病学A卷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 获得性薄膜形成 、 细菌粘附和共聚 、 菌斑成熟 三个基本阶段。 2.牙周可疑致病菌有 伴放线放线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 福塞拟杆菌、 具核梭杆菌等。 3.牙周袋按其累及牙面的情况分为 单面袋 、 复合袋 、 复杂袋 三种类型。 4.引起牙松动的原因有 牙槽骨吸收 、 合创伤 、 牙周膜的急性炎症 、 牙周翻瓣手术后 、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 5.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约为 2-3 mm 。 6. 牙周细菌的致病制Down’s综合征 C. Papillon-lefever综合征 D.胆囊炎 E.冠心病 3.X线的诊断作用,最准确的描述( B ) A.是牙周疾病诊断的决定性手段 B.是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但不能取代临床检查 C.能独立给牙周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D.牙周病的诊断需要拍咬合翼片 E.以上均对 4.逆行性牙髓炎的病人,探诊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是( D ) A.牙龈出血 B.龈下牙石 C.釉突 D.深牙周袋 E.溢脓 5.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除了(B ) A.环孢菌素 B.苯妥英纳 C.消心痛 D.硝苯地平 6.食物嵌塞的常见原因,除外 ( E ) A.牙尖过于高陡 B.不均匀的磨耗 C.两相邻牙边缘嵴高度不一致 D.咬合时水平分力使牙齿出现暂时缝隙 E.咀嚼食物太硬 7.急性溃疡性坏死性龈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E ) A.溶血性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变形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E.梭形杆菌及螺旋体 8.牙槽骨吸收程度分三度,Ⅱ度吸收是指:( B ) A.吸收≤1/3根长 B.1/3根长<吸收<2/3根长 C.1/2根长≤吸收≤2/3根长 D.1/3根长≤吸收≤1/2根长 E.≥2/3根长 9.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典型好发的牙位是:(D ) A.上颌切牙 B.下颌切牙 C.双尖牙 D.第一恒磨牙与上、下切牙 E.双尖牙与上下切牙 10.选磨方法中错误的是:( C ) A.一般先磨正中牙合 的早接触区,不轻易磨改功能牙尖 B.侧方牙合 的磨改要兼顾工作侧与非工作侧 C.选磨工作应一次完成,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D.选磨结束必须用硬橡皮轮将牙面抛光,以减少菌斑的堆积 E.对于因选磨暴露牙本质出现过敏症状的,应进行脱敏治疗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骨上袋;是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破坏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嵴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 2.dental calculus牙石;是一种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钙盐等无机盐逐渐沉积而成,形成后不易除去。 3.附着丧失;结合上皮与牙面附着关系破坏,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准确反应了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 四、问答题(共11分) 1.试述牙周炎的治疗程序(5分) 2.试述牙龈炎和早期慢性牙周炎的鉴别诊断(6分) 1答:一、基础治疗:消除、控制:致病因素 临床炎症 2分 1.教会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 2.拔除病牙 3.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术 4.药物控制感染 5.咬合调整 6.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它刺激因素,治疗龋齿,矫正不良修复体和食物嵌塞 7.处理牙周-牙髓病变 8.发现和尽可能纠正全身性或环境因素 二、牙周手术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后1-3个月对牙周情况进行评估,此时仍有5mm以上牙周袋且探诊出血,需进行手术治疗。翻瓣术、植骨术、GTR\ 1分 三、修复治疗阶段。是牙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开始包括永久性修复治疗、正畸治疗等。1分 四、牙周支持治疗:是牙周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维持牙周疗效的先决条件和定期复查、复治。 1分 2答: 牙龈炎 早期牙周炎 牙龈炎症 有,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波及附着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色 有,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园钝 1分 牙周袋 无,有龈袋:结合上皮可向根方或侧方增殖,但龈沟底位于釉牙骨质界处 有,牙周袋:结合上皮可向根方或侧方增殖,出现钉突,靠近冠方的结合上皮与牙面分离,使龈沟底移向根方 1分 附着丧失 无 有,能探到釉牙骨质界 1分 牙槽骨吸收 一般无 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 1分 探诊 出血 有出血也可溢脓 1分 治疗结果及预后 病变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