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牙 周 病 学 第八章 牙周炎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病、牙周炎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的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 第一节 慢性牙周炎(CP) 最常见,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 由长期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慢性牙周炎(CP)--病因 菌斑堆积,有利于牙周致病菌滋生,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拟杆菌 、螺旋体等,与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等共同形成致病性强的生物膜由龈上扩延到龈下,炎症导致 牙周袋形成 附着丧失 牙槽骨吸收 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 不良修复体 食物嵌塞 牙排列不齐 解剖形态异常 全身易感因素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吸烟 精神压力 慢性牙周炎(CP)--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全口多数牙或一组牙(前牙)或个别牙 病程:病程长,十余年至数十年,进展缓慢,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 慢性牙周炎(CP)--分型 1、根据:(1)牙周袋深度; (2)结缔组织附着丧失程度; (3)牙槽骨吸收程度。 依此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牙龈有炎症,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4㎜,附着丧失1~2 ㎜,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有口臭。 中度:牙周袋≤6 ㎜,附着丧失3~4 ㎜, 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龈有炎症,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可有轻度松动。 重度:牙周袋>6 ㎜ ,附着丧失 > 5㎜,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松动,炎症较明显,或有牙周脓肿 2、根据:患病的牙位点数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全口牙中有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位点数占总数≤30%为局限型,〉30%为广泛型。 慢性牙周炎(CP)--临床表现四大特征 牙龈炎症 牙周袋形成 附着丧失 牙槽骨吸收 牙龈炎症 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探诊易出血。长期炎症,使牙龈增生、变厚。 牙周袋、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炎早期已出现,但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主诉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异味。出现牙松动、牙周脓肿才就诊,已为晚期。 晚期伴发病变 1、牙齿移位 2、龈乳头退缩,造成食物嵌塞 3、由于牙周支持组织减少,造成继发性 合创伤 4、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对温度刺激敏感,易发生根面龋 5、急性牙周脓肿 6、逆行性牙髓炎 7、牙周袋溢脓和牙间隙内食物嵌塞,可引起口臭 主要症状 早期 刷牙出血或进食时出血 口腔异味 晚期 牙齿松动 咀嚼无力 急性牙周脓肿 疾病的进程 患者一生对牙周病的易感性不变,疾病进程缓慢,系统疾病和环境因素可以改变疾病的进程 难以确定真正的发病年龄 早期的病变常出现在青春期,35岁以后才有显著的临床表现 受到宿主、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各个位点的疾病进程不同 快速进展的部位常在邻面、菌斑聚积、口腔卫生措施不能达到的部位(根分叉、悬突、错位牙等) 进程的程度:在一定时间内,两次检查的附着丧失的变化 牙周炎病变静止期和活动期 牙周炎病变活动期 牙周袋探诊出血 牙周袋溢脓 急性牙周脓肿 出现咀嚼疼痛、叩痛 近期牙齿松动度明显增加 出现逆行性牙髓炎 慢性牙周炎(CP)--诊断 中度以上牙周炎依据四大特征 牙龈炎症 牙周袋形成 附着丧失 牙槽骨吸收 早期牙周炎和牙龈炎的区别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 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 消除牙龈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附着水平,牙周组织破坏停止 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恢复牙周组织生理形态 建立功能的良好的牙列 满足美观、修复的要求,长期稳定地保持疗效。 慢性牙周炎(CP)--治疗 慢性牙周炎(CP)—局部治疗 1.控制菌斑 有菌斑的牙面﹤20%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 洁治术、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其 他治疗手段只作为基础治疗的补充手段 3.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 应在龈下刮治后才用药 4.牙周手术 基础治疗后1~2个月复查,牙周袋>5㎜ 可考虑手术。手术可在直视下彻底刮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