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点梳理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和对立阶级的形成。
2、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1)、阶级斗争学说。 (2)、唯物史观。 (3)、无产阶级的使命。
三、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四、巴黎公社:
1、原因:普法战争的失败,民族矛盾引发阶级矛盾。 2、建立:1871年3月28日
3、措施: (1)、政权建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进行无产阶级的民主性建设。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4、意义: (1)、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的财富。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政治:沙皇的专制统治。 2、经济: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3、国际环境:“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二、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
1、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2、造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三、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 十月革命
1、原因:临时政府拒绝推出战争,延续沙皇的政策。
2、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四月提纲》
(1)、内容: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 (2)、作用: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由和平转向暴力—— “七月事件”(1917年7月) 影响:结束了两个争取并存的局面,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夺权
4、推翻临时政府 ——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
四、苏维埃各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1、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推出战争和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2、建立苏维埃政权: 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
五、十月革命的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为俄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
3、给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新的道路。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请结合上课时的图表来复习本节课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5个W)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二大)。
1、背景: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中共“一大”和“二大”
①、最高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②、最低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中共三大:确立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二)、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三)、北伐战争:目标封建军阀。基本完成了任务。 (四)、“7·15”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
(一)、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八七会议(1927.8.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三)、秋收起义(1927.9.9)→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四)、长征(1943.10-1936.10):长征时期。
1、长征的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 3、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民族统一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