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1说“木叶”说课稿部编版必修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1说“木叶”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木叶”这一自然意象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解读,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木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木叶”这一意象传达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及其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木叶”这一意象的多重含义,包括其自然属性和象征意义。
-把握作者在课文中运用的含蓄表达和隐喻手法,理解其深层情感。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对“木叶”这一核心意象的多元解读。
-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在讨论和交流中,帮助学生克服对文学作品情感表达的隔阂,提升审美体验。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以便于查阅课文原文和注释。
2.辅助材料:准备与“木叶”相关的图片,如不同季节的树叶图片,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分析图表和进行课堂讨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树叶,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不同的树叶?它们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树叶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出问题:“在文学作品中,树叶通常代表着什么?它有哪些象征意义?”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木叶’为主题的课文,一起探索作者如何运用‘木叶’这一意象表达情感。”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介绍作者背景和课文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
2.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木叶”这一意象在文中的出现频率和作用。
3.分析“木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生命的循环、季节的变迁、人生的感悟等。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如何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等。
6.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木叶”意象,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变化和思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中的“木叶”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木叶”这一意象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认为“木叶”在课文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木叶’这一意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提问:“在今后的阅读中,你们会如何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教师总结,强调“木叶”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木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是否还有其他解读?”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教师总结,强调“木叶”意象的多重解读和象征意义。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提问:“同学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你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木叶”意象在课文中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一篇以自然意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撰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木叶”意象的理解。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说“木叶”》,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