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九章日本蚕食华北教案分析.ppt

发布:2016-05-02约8.6千字共9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汪被刺,去职御任。国民党“五大”后,蒋任行政院长,汪出国。从1932年形成的蒋汪合作关系破裂。南京政府开始改变其对日政策。 (三)国民党“五大” 1.内容:(1935年11月12日—23日 ) 通过《召集国民大会及宣传宪法草案》等,肯定了要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召开国民大会,作为五全大会的内政方针。 大会吸取了国民党中部分抗日主张,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准备抗日的提案,表现了国民党的施政方针开始转向准备抗日。 蒋企图修改国民党党章,实行总裁制。会议通过蒋订的《中国国民党十二条守则》。 12月2-7日,举行五届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执监委员。 2.特点: 包括了国民党各方面各派系的代表人物。 汪派委员地位下降,人数减少,新增人员多为两广、四川、军界及边疆代表。 军界成员比例增加,蒋系人马得票最多。执监委中:军占40%,党占10%,政占30%,边疆占5%,教育占10%。 胡汉民为常务委员会主席,蒋副主席;汪精卫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蒋副主席;林森为国府主席。蒋为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 戴传贤为考试院长,于右任监察院长。 南京政府人事变动:改组行政院,汪派势力清除出去。 国民党“五大”的召开,说明其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已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国民党内的抗日力量上升,亲英美势力得到加强,亲日派势力受到排挤。 蒋介石在发表对外关系演说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也不轻言牺牲。”“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期达奠定国家民族复兴之目的。”他又表示,“和平到完全绝望时期”,“牺牲到最后关头”,便“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 。 蒋的演说,表明国民政府开始改变一味妥协的外交政策。大会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改组。此后,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逐渐强硬。 3.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国民党“五大”的“和平牺牲论” 。 1936年1月,广田“对华三原则”,外交部加以否认,蒋于1月16日声明决不签订任何损害国家主权的条约,到最后关头,不惜一战。 7月10-14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蒋对“五大”外交方针进一步解释,明确表示决不签订承认“伪国”的协定。 中日间长达1年的多次谈判。 1936年7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二中全会 蒋对五全大会确定的对日外交方针做了如下解释: “中央对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扰我们领土主权,我们绝对不能容忍,我们绝对不订立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协定,并绝对不容忍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事实。再明白些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 又说:“从去年十一月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而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就是要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根本的生存,这就是为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时候,我们一定做最后之牺牲。” 此后,国民党在对日谈判中态度逐渐强硬,开始据理力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味妥协退让的外交方针。 在对日外交方针上作了某些调整的同时,也开始改变对中共斗争的策略。由过去单纯的武力“剿共”改为“剿”、“抚”并用。在武力围剿的同时,又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共接触,进行秘密谈判,企图兵不血刃地“收编”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 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没有根本改变它的独裁内战政策,所改变的只是某一方面的策略。 变化原因: ①日本的步步进逼; ②中共的势力; ③全国人民抗日怒潮; ④国民党内部力量的变化; ⑤国内趋于稳定的形势,蒋“安内”政策基本实现。 主要由三方面势力迫使蒋介石转变政策: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妥协退让,对内坚持独裁内战,与历史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 一是全国民众爱国救亡意识的日益觉醒,广大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掀起,各界联合抗日呼声的不断高涨,构成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巨大威胁。 二是蒋介石采取的对日妥协政策,并没有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谅解,也没有换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的收敛。相反,它不断扩大侵略,继占领中国东北、热河后,又向察北、绥东和河北扩张,并企图占领华北。这就大大激化了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的矛盾。 三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浪潮推动下,两广的地方实力派,也打出了“抗日”旗号,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 在上述三方面势力压迫下,加上国际上英美势力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个因素,国民党政府开始转变政策。 六、国民政府的对日备战 (一)制定国防计划,构筑国防工事 (二)修筑战备交通线 (三)选择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后方基地 (四)整军备战 (一)制定国防计划,构筑国防工事 1932年,军委会开始制定国防计划大纲,1934年完成。《1935年度防卫计划》明确将全国划分三道防卫区,东部沿海、中部、 西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